本报讯 近日,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致信本报表示,安徽将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高产攻关活动.信中说:"6月9日,贵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6000多字的长篇通讯《'三大战役'打造中部'粮仓'---安徽发展粮食生产纪实》,对我省实施的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玉米振兴计划进行了详细报道,在全省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实施粮食生产'三大战役'的信心,鼓舞了我们推进'三大战役'的干劲,激发了全省上下向着粮食生产更高目标迈进的斗志."
信中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今年粮食产量确保580亿斤、力争600亿斤.为实现这一目标,安徽将把粮食高产攻关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
一是抓科技转化,强化三个支撑.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着力强化现有关键技术的集成推广,小麦生产上重点推广4项关键技术,水稻重点推广6项关键技术,玉米重点推广5项关键技术.依靠科技,改善品质.精心组织实施良种补贴和农产品优质化项目,加快小麦氮肥后移、水稻肥水调控和玉米适时收获等保优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粮食作物优质率.依靠科技,防灾减灾.通过调整播期、更换品种和灌水调温等技术措施,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体系建设.
二是抓政策落实,激活三个力量.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农民的补贴,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标准,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调动农技人员服务积极性.安排专项经费,组织开展农技人员驻点包片和进村入户,实行工作绩效与职称评聘挂钩.建立考评制度,对业绩突出的农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调动各级政府工作积极性.把粮食生产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对粮食生产先进市县实行表彰奖励,构建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抓服务的粮食生产机制.
三是抓典型示范,突出三个重点.抓大县.突出抓好10个小麦重点县、20个水稻重点县和11个玉米重点县,构建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促进粮食产业升级和发展.抓大片.建立60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1100万亩水稻产业提升核心示范区和500万亩玉米振兴计划核心示范区,落实37个全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抓大户.通过支持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扶持和培育一批种粮大户.
从粮食风险金中切块对种粮大户每亩增加补贴10元.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500万元,开展扶持千亩以上种粮大户试点.继续开展农技人员与种粮大户对口服务和种粮大户评选表彰活动.
四是抓行政推动,做到三个到位.组织领导到位.省政府成立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协调机构,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粮食生产亲自过问、重点抓.资金保障到位.省级财政安排1500万元,专项用于组织实施粮食生产三大行动.技术指导到位.全省建立32个小麦、31个水稻和11个玉米苗情监测点,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进行全程动态监控,强化分类指导.
五是抓服务提升,构建三个体系.加强公共服务.建立苗情、墒情、病虫情监测和粮食、农资市场价格行情发布制度,及时提供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加快推进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市场服务.引导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生产,为农民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持.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引导中介组织面向生产需求,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相关服务,壮大合作服务.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小麦协会、稻米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