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政策性保险解决农民需要是落脚点
时间:2009-10-30 12:05:0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刘玛奇
  安徽霍邱县一位农民近日说,今秋舍不得让地闲着了。除了发放良种补贴、签订小麦订单,该县还为他们落实了135万亩秋作物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今年4月,安徽省政府出台《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试点品种为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能繁母猪和奶牛,其中中央、省和市县财政补贴种植业保费比例为35%、25%、20%,种植场(户)承担20%。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朔北村的张大爷算了算说:“1亩水稻每年交15元的保费,政府掏12元,俺只交3元就可以得到300元的保险,那俺种地不用看老天爷脸色了!”
  政策性农业保险近年破冰
  长期以来,自然灾害频发、因灾损失严重一直是制约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农民“多年致富,一灾致贫”。而农业保险因为风险损失大、损失频率高,商业化经营困难,一直难以形成规模,保障范围极其有限。近年来,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惠农政策之一正在各地破冰,为提高农民种地积极性探索一条农业风险管理、灾害损失保障的制度路径。
  近日,财政部金融司、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人保财险及其下属14家分公司在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召开农业保险座谈会。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副主任董波说,农业保险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到了该总结和提高的时候。他认为发展农业保险要坚持3条原则:一是在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的同时,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二是在开办农业保险过程中,要以解决农民迫切需要为落脚点,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原则。三是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应该按照一个“统筹协调”的原则来进行。
  各地陆续增加政策性农险补贴
  据了解,今年内蒙古等农产品主产区根据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6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出台《2008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实施方案》。与2007年相比,一是增加了补贴品种,在玉米、小麦、大豆、能繁母猪基础上新增油菜籽、葵花籽和奶牛。二是加大自治区财政的保费补贴力度,种植业保险补贴比例从50%调增至55%,且盟市、旗县财政无需负担保费,保险公司也不再负担15%的保费。三是完善保险机制,如保障额度的确定更加合理、提高赔付封顶比例和起赔点等。四是科学划分承保区域,根据种植业风险情况由自治区政府划片并打包后,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分别选择承办公司。
  6月10日,宁夏自治区政府发布《2008年宁夏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全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种植业补贴险种主要为设施农业、小麦、水稻、玉米、压砂西瓜、脱水蔬菜、葡萄、苹果;养殖业补贴险种主要为能繁母猪、成年奶牛和后备奶牛。原则上,各乡镇参保面要求达到应保对象的60%以上。
  政策联动加快农业规模化标准化
  记者从北京保监局了解到,通过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北京要用保险机制引导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和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如提高保险对象的门槛,小麦、玉米的投保规模要在5亩以上,种猪、奶牛等投保要有耳标等,进一步体现政策联动性。去年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共开办玉米、小麦、种猪、生猪、奶牛、西瓜、苹果、梨、桃等12个险种,实现保费收入7593.41万元,惠及农户50500户,提供保险保障金额22.41亿元,已总体覆盖了全市农业生产的15%。今年北京市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明确各区县政府要在市级补贴50%保费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补贴比例,其中对能繁母猪补贴30%的保费,对奶牛、小麦和玉米补贴10%以上的保费。
  作为上海安信、黑龙江阳光互助、吉林安华、新疆中华联合等多家农业保险经办机构中的龙头老大,中国人保财险总裁王银成向记者介绍,他们的农业保险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在50%以上。今年1月至9月,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47.63亿元,同比增长3倍多,累计承担种、养两业风险责任1107.68亿元。其中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自去年8月15日全面启动承保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承保3725万头,占全国能繁母猪承保总数的85%以上,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中央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在去年6家分公司试办的基础上,今年扩展到16省(市、自治区)分公司。1月至9月,该公司承保农作物面积2.9亿亩,承担风险责任735亿元,实现保费收入31.94亿元。承保奶牛44.80万头,实现保费收入1.47亿元。
  业务开办需要借力农合组织
  农业保险是在时间与空间上分散农业风险的有效工具,作为世贸组织所允许的“绿箱政策”,深受各国政府重视。
  人保财险河北省分公司农业保险部总经理王学刚认为,农业保险长期以来主要是商业运作,保险公司按照大数法则厘定费率,保险费全部由农户承担,国家没有补贴。对于灾害发生较多的种植养殖业,农户投保意愿就强,灾害发生较少的区域农户就不愿投保。农户选择性投保导致保险公司不能形成规模经营,使承保风险放大,开办越多,亏损越大。而提高费率,农民又承担不起,因此农险业务曾一度越做越小。
  不同于商业性保险公司的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着眼于为农业生产产生的风险提供经济补偿,进而保障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因此其既需要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持,又需要建立有关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加以保障。在北京大兴区庞各庄镇召开的农业保险座谈会上,业内代表结合各地实际建议,将加强农民保障能力的建设纳入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市场准入规则,重视农村保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尽快出台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使农业保险工作有法可依。简化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资金的拨付程序,减少拨付环节,降低经营成本。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村保险给予更多的税收扶持政策。
  一位保险公司的代表告诉记者,有了政府支持并不能说农业保险就会一蹴而就。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对象通常是大宗种养农产品,如果以散户为单位分头参保,那么操作费用和管理成本就会很高,而且难保达到必要的参保率,这样即使有了财政支持也很困难。他认为,在这方面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有作为,需要着力培养并借助其为农户服务的功能。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