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世界金融危机严重制约实体经济增长的危局,社会上下将保障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希望寄托于广阔的农村,国家提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难点在农民。事实上,从1978年至2008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761元,加之近年来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民的经济实力确已今非昔比,已成为我国经济抗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条件。由此,在扩大内需的战略性决策下,“家电下乡”系列工程全面启动,并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有利影响。一方面,国家以政府补贴方式激活农村消费市场,让农民得实惠,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生产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农民消费的增长为国内大市场注入了活力,也拉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而更为重要的是,“家电下乡”作为促进农民消费增长的手段,不仅具有短期的经济价值,而且蕴涵着长远的重大综合意义。
社会经济犹如发达的生态系统,也有其“经络体系”,即市场、金融等诸元素的配置互动。而“家电下乡”工程的实施,其长远利益在于打通“经络”,将现代化的市场、金融、物流、监管等体系从城市加速延伸到农村,使农民同市民一样享受现代化的社会经济服务。而市场、金融、信息、物流、监管等“经络体系”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扩展,将能保障现代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各种金融服务和生产资料安全、优质,并快捷配置到位,为生产致富的广大农民“雪中送炭”。由此,“三农”问题有望在全新的经济环境和物质条件下得以破解。同时,随着“家电下乡”带来的市场、金融、物流、信息、监管等体系扩张和完善,优质、安全、价实的文化、生活产品及生产资料将更方便地到达农民面前,使农村中普遍存在的假冒伪劣产品、低俗文化产品现象随之被“釜底抽薪”,让这些坑农“毒瘤”丧失寄生农村的条件,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在广大农村保障消费品、生产资料安全质优的难题。
总之,“家电下乡”工程全面启动,为农村经济及相关基础性设施配套,农民消费增长以及农村安全消费体系建立,都起到强劲带动的作用,也是各类资源集成、优化,而且,是正本清源的治本性战略布局。这关系着社会经济大循环是否通畅、高效,关乎国家竞争力能否在世界经济衰退中不断增强,因此,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积极作为,认真履行职责,以高效的执行力完整实现这一举多得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