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着力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时间:2009-10-30 12:08:35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天石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要努力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构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资源配置中扮演着主导和枢纽的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日益密切,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其服务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
农村金融的良性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业发展的质量。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村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包括保险、证券、担保机构在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这些金融机构的网点深入农村,较好地满足了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在存款、贷款、汇款和保险等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农村金融涉农贷款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但也要看到,农村金融仍然是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采取措施,坚持把做好“三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着力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努力促进农村金融业健康发展。
金融生态是指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金融运行的一些基础条件、法律制度环境是金融生态的主要构成要素。良性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应包括有序的经济环境、完善的法制环境、良好的信用环境、科学的决策环境、和谐的市场环境、高效的监管环境等。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改善农村金融健康运行的政策环境。农村金融政策主要涉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改善农村金融健康运行的政策环境,一是要加大财政政策扶持。财政补偿农村金融的形式和范围很广,目前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改善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第二,利率补贴政策。第三,建立农贷资金合理的补偿机制。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支农贷款项目的财政配套机制、农业贷款的保障机制和农村金融的利益补偿机制,以调动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保证农业投资的连续性、有效性,降低投资的风险,吸引金融机构对农业加大投资力度。二是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筹措资金能力,有利于缓解农村资金的紧张状况,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要使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大农村市场开拓力度,吸引资金流向或留在农村,应抓紧研究出台更多有利于农村金融发展的措施。为了促进农业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贷款投放力度,可以考虑实行有差别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降低其应缴的存款准备金率,进而增加其可用资金规模,加大对“三农”的贷款投放力度。
(二)健全农村金融有效运行的信用环境。一是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加快构建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是当前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据组织者和运行方式的不同,有4种农村信用担保模式可供借鉴:第一种是政府组建、政策性运作模式。此类担保机构由财政拨款组建,采取政策性方式运作,附属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第二种是政府组建、市场化运作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政府出资为主、社会筹资为辅组建担保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突出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按商业化运作,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经营。第三种是社会化组建、商业化运作模式。就是以农村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为主出资,以市场化手段组建担保机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产权清晰,权责明确,采取商业化运作模式,以盈利为目标。第四种是互助合作型运作模式。这种模式是由农户或农村中小企业为解决自身贷款难而成立的互助性担保机构。二是广泛开展农村信用评级活动,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要开展以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工程”活动,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农户在同等条件下实行贷款优先、手续简便,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户遵守信用,确保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完善农村信用的征集、评估、发布与服务体系。要加强农村金融机构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建立农村企业和农户信用信息库,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完善逃废银行债务和恶意欠息的个人和企业定期通报制度,使信用成为农村金融活动各参与主体的立身之本。四是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提高失信者的违约成本。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大量失信行为往往是由于企业和个人的失信成本较低,而收益较大。因此,要强化对各种失信行为的经济制裁,对债务人的违约行为制定更加严厉的赔偿和惩罚规则,提高违约成本。
(三)完善农村金融稳健运行的保障体系。要尽快建立确保农村金融良性运行的保障体系,把农业保险等纳入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总体规划,增强农村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为“三农”发展撑起一把“保护伞”。一是构建合理的农业保险体系。农业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因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致使有生命的动物、植物发生死亡或毁损的经济损失,由保险人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一种保险。从生产对象的角度看,一般分为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农业保险是稳定农业生产、保障经营者利益的有力手段,它提高了农业经营者的收益保障水平,有利于引导社会资本向农业流入。因此,应大力支持农业保险的实施,以促进农村金融的供给,降低农村金融可能遇到的经营风险。二是完善农村金融法律法规。要明确农村金融机构对“三农”支持的职责,规定农业贷款占整个贷款的最低比例、新增农业贷款占当年新增存款的最低比例,并指定有关部门定期对各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发放与金融机构的业绩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