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扩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空间——北京农业龙头企业采访见闻
时间:2009-10-30 12:09:1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胡小军
如今的北京市场,农产品可谓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的粮食自给率只有26%,猪肉自给率只有40%,蔬菜自给率只有30%,农产品自给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首都的消费需求。
为促进北京市农产品生产的发展,2008年,北京市为5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入基地建设资金5.4亿元,带动郊区农产品生产基地比重在60%以上,带动参与生产经营的农民达85万户,而目前郊区农民总共有125.9万户。由此可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不但是规避金融危机风险,更是实现农业产业化、保证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措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市市委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标志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意见,不断加大引导扶持力度。
近日,记者采访了顺鑫农业创新食品公司、北京红螺食品有限公司及北京御食园食品有限公司三个农产品加工企业。
“产业链越完整,市场生存空间越大”
顺义区一直是北京的“粮仓”,作为较早进入股票市场的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顺鑫农业是一家集农作物、白酒、饮料、肉食品加工与销售、农业技术开发与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国有控股公司。
在顺鑫农业,记者采访了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创新食品公司的物流配送中心。记者看到,来来往往的工作人员手里没有纸和本,只有一个小小的仪器。创新食品公司的总经理郭舫军介绍说,这个仪器是手持终端。用手持终端或是无线射频这两种仪器,包括进货、出库、补货、退货、上架、盘点、复核等作业,均采用条码和自动扫描技术完成,整个物流配送中心都是无纸化作业。此外,该公司在内蒙古赤峰、河北张家口和北京周边地区建立了万亩的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基地,从源头就保证农产品质量。在加工环节,公司引进先进的日本食品加工设备,开发出了梅花香猪排、奥尔良烤鸡等150多种畜产品和金枪鱼沙拉等100余种农产品。安全的原料基地、现代化的加工设备、数字化的物流配送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北京市委常委牛有成高兴地说,“农业是朝阳产业,农业的效益空间取决于产业链的延长,农业产业化是企业发展的‘加速器’,谁的产业链条完整,谁就能在市场中生存。”
“北京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市场是广阔的”
走进窗明几净的厂区,一排拼凑的桌子上摆放着豌豆黄、羊羹、果脯等各式各样的小包装果品,这些小食品色泽艳丽,包装新颖,足有四五十种之多。这儿就是我们要参观的位于怀柔区的北京红螺食品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主要以生产果脯、羊羹、茯苓夹饼、糖果等各类休闲食品为主,产品行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红螺食品的销售曾一度走入困境。为彻底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近年来公司实施了“弘扬中国传统饮食,发展名特优品牌”的经营战略。对此,公司总经理李效华说:“公司虽是‘老字号’企业,产品却要在创新上做文章。”公司通过加强科技投入,对果蔬等农产品加工中的关键工艺进行试验研究,新开发了果丹皮、糖葫芦、圣女果生产线,形成了以果脯和老北京小吃为主的6大系列、40余个种类、120个品种、400余种包装的产品。
由于正确的经营策略,今年红螺食品的销售继续保持了良好势头,一季度产品销售收入9313万元,利润达到619万元,均比同期增长10%以上。对红螺食品取得的成绩,北京市副市长夏占义说:“在严峻的金融形势下,红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说明开发北京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是有市场的。品牌是无形资产,龙头企业就应该按照品牌化、规模化、集群化、基地化、市场化的‘五化’措施发展。有品牌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效益。”
“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才能带动农民就业”
在怀柔区,记者还采访了北京市御食园食品有限公司。与北京红螺食品有限公司不同,御食园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北京特产食品和休闲食品,是北京市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谈到农民就业、员工收入的时候,公司总经理曹振兴介绍说,公司现有员工1157人,其中农民工有928人,本地农民工683人。公司与所有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并按照国家规定为其上了各项保险。
当记者询问员工的工资情况时,曹振兴说,“今年公司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季度销售收入5800万元,同比增加近80%。员工工资人均也达到了2450元,增加了近30%。”
难怪听完汇报时,牛有成常委和夏占义副市长纷纷表示,在目前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农民就业困难加剧,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增加,但从御食园看,农产品加工企业是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好平台。
据怀柔区副区长赵文广介绍,像北京御食园食品有限公司这样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怀柔全区共有80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有49家,从业人员1.57万人,占全区工业从业人员的36.8%。这些企业的入驻,解决了农产品销售、农民就业的难题。目前,全区建有大枣、红薯、山楂、圣女果等种植基地3万余亩,并在河北隆化、围场等北京周边地区建立原料基地2万多亩,带动区内农户就业达5万余户。
参观和采访只进行了一天,时间虽短,受益颇多。正如北京市委常委牛有成所言,北京农产品加工业只要以高端、高效、高辐射为目标,以建设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为基础,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精密加工程度,拓展产业功能,逐步实现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向资本化、园区化、品牌化提升,农业就会继续增效,农民就会持续增收。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