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宁夏设施农业向规模效益型拓展
时间:2009-10-30 12:09:5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天石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宁夏自治区设施农业观摩会获悉,经过近3年的艰辛探索和实践,一个由农业部门引导,科技支撑,民间力量参与,广大农民受益的设施农业发展新机制在宁夏形成。
据了解,2007年以来,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各级农业部门科学引导、真抓实干、强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大胆实践,强力推进,设施农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实现了突破性进展,面积由2006年的不足1万亩发展到目前的19万亩。设施类型由以日光温室为主,向日光温室、大中拱棚、设施养殖、喷灌、滴灌、集雨补灌、覆膜保墒并重转变;设施品种由以设施蔬菜为主,向设施瓜果、设施花卉、设施园艺、设施食用菌等多领域扩展。据测算,当地日光温室亩均纯收益平均达到1.5—2万元;大中拱棚亩均纯收入平均达到6000—8000元以上。设施农业在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的基础上,成为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现代农业的一个突破口。
“科技指导,对口帮扶”,形成了自治区、市、县、乡四级设施农业技术服务网络,设施农业新品种应用率达到84%,无土栽培、阴阳棚、喷灌、滴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卷帘机、微耕机、热风炉等现代设施装备逐步普及。中卫市科技局科研人员经过艰苦探索,攻克了利用沙漠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技术难关。今年有4栋沙漠日光节能温棚,产出了严格按照绿色蔬菜标准种植的樱桃小西红柿、茄子、辣椒、小乳瓜等蔬菜,实现了以较低成本向沙漠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梦想。到7月底,1200栋沙漠日光节能温棚可实现蔬菜定植。该市市委书记刘云说:“我们要让更多沙漠变废为宝,造福人类。”
设施农业正在成为农民“摸得着、看得见”的富民产业,农民由等待观望转向积极参与、自发建设。政府引导、信贷支持,企业、合作组织、农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机制基本形成。据测算,自治区设施农业吸引民间资本达到56.3亿元,是财政投入的18倍。
按照自治区到2011年设施农业达到户均1亩的战略目标,针对设施农业发展不平衡,水平还不高,特别是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的实际,自治区政府提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设施农业发展新的思路和具体任务是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市场多元化和经营产业化”的要求,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
在引黄灌区,要以日光温室建设为重点,积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向精品、高端、高效方向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园艺、设施花卉等高附加值产品,打响品牌,提高档次,提升效益。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加大集雨场、蓄水窖建设力度,不断扩大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面积,大力推广喷灌、滴灌、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干旱区水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山区冷凉资源、干旱带的光热资源,积极示范推广多种复种、轮作模式,加快发展高产、高效、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要把设施养殖业作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设施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和滩羊为主的肉羊产业,力争用三年时间,使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
引进新品种、集成示范和推广新技术,集中展示国内外先进设施类型、配套设备及高产种养模式。积极探索和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领办、创办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把示范园区建成宁夏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先进技术引领基地和农民实用技能提升基地。
积极探索设施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联结周边农户的技术服务网络。以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为牵动,积极创新培训机制,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快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步伐。高度重视农民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加快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以点带面,整体提高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知识和技能。
加快培育市场流通主体,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和引导区内流通企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对外开展产销衔接,创立设施农产品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引进国内外大型龙头企业参与当地设施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积极筹办好首届中国(宁夏)园艺博览会,打造西部特色农产品营销高地。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