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云南南华“小康水利”工程在抗旱保供水中发挥作用
时间:2012-03-06 10:45:08来源:作者:过客

  沙桥镇石桥河村,一片山梁紧连哀牢山系,缺水由来已久。村民罗庆告诉我们,石桥河人过上好日子,得益于“山区小康水利”工程,在2010年特旱年成里,也能保证每亩小春作物有6000多元的收入,大春种包谷,产量也不减。

  在许多地区纷纷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庄稼因无水灌溉干死的情况下,南华县沙桥镇石桥河村委会近1500人不仅生活用水没有问题,而且还可以节余出一部分水,用于庄稼灌溉。这都是当地8年前建设的“山区小康水利工程”发挥出的重要作用。

  石桥河村属于高寒山区,2004年,作为首批全州3个“小康水利”试点工程之一,建成了9条三面光防渗处理的灌溉沟6595米,524立方米的大水池1个、田间小水窖76个、人畜饮净水池9个,埋设各种型号的人畜饮水管38882米,架设农灌引水塑管3779米。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采取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对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实行综合协调管理,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调配,充分发挥效益,在保障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持续三年的旱情虽然严重,但9个蓄水池储存的水完全能满足石桥河村委会新村村民小组50户村民200多人的生活用水。据村民介绍,村里的水源地离村子有6公里远,那里树木茂密,对雨水的涵养能力很强,虽然现在旱情很严重,但从水源地引到村里的长流水一直都没有中断。为了保护好水源,全村50户村民每天都有两户村民轮流负责巡山护林,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每天顺着管道引到蓄水池里的水,装满后就从旁边的一根管子里流出来,这水可不会浪费,经过一条三面光沟渠,流到了另一个大蓄水池中,作为生产用水蓄存下来。

  据悉,自遭遇旱情以来,南华“小康水利”工程项目涉及的石桥河村8个村民小组350户农户以及382头大牲畜没有出现较大饮水困难,农业生产正常。

  经受2010年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南华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制定《关于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意见》,全县上下大兴水利建设,2011年,全县水利投资突破2.3亿元,超过“十一五”时期总和,投资4243.73万元的羊成小(一)型水库新建项目有序推进,完成投资2300万元。红山、青龙坝小(一)型水库和邹家冲、新开田等8件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投资2996.6万元,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成高稳产农田地2.04万亩。投资2500万元,实施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龙川、罗武庄、五顶山项目区建设,烟叶生产能力明显提升。2011年,县财政投入资金300万元,支持山区“五小”水利建设,新建小水窖6122个,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解决2.7万人、5600头大牲畜饮水安全问题,编制上报《2011-2013年南华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整合农、林、水、烟草、财政、扶贫、发改等项目,大兴“五小水利”,全县累计建成小坝塘2299件、小水池22086个、小水窖21128口、小泵站31个、小沟渠332条,44685件小型水利工程找到“主人”。

  同是在沙桥镇,索厂村1156亩中低产田地,通过整治后变成了1850亩高稳产田,该镇项目区内的3000多亩冷浸、低产田通过改造扩大成了4546亩高稳产好田。南华县从2001年至今实施的13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面积6000亩,相当于增加了6000人的口粮田。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