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春耕时。2月24日,笔者在衡南县相市乡杨木老村看到,一台台旋耕机正在对早稻秧田进行翻耕。杨木老村拥有稻田1450亩,今年被确定为该县机插秧示范点。获悉这一消息的当地村民纷纷表示,自家能够种上早晚两季水稻的农田,将全部种上双季稻。
近年来,衡南县粮食生产借助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合作化服务的“三化”模式,实现了粮食总产“八连增”,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今年,该县紧紧围绕“扩双增面、提质增产,争当全省粮食生产排头兵”的总体目标,积极开展“四增四保”工作,抢前抓早,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为增强责任保实效,该县实行了粮食生产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并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末位淘汰制。
为增双扩面保计划,该县进一步强化宣传,并要求县乡干部动员亲属种好口粮田,种好责任田;村组干部引导带领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农村党员率先示范种上双季稻。
为增强效能保创建,该县继续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将重点抓好“七线八片一整建”315个村11.3万亩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着重抓好217个村18.6万亩稻田的水稻集中育秧工作,确保完成170.8万亩粮食生产面积,实现总产量突破7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11.5万亩、17.6万吨。其中双季稻面积要占到水稻总面积的90%以上。
为增加投入保基础,该县已将2145万元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全部用于发展粮食生产,比去年增加近千万元。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