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从濒海的营口市区出发,大约两个多小时车程,就可以来到老轿顶的山脚下,登上海拔1033米的顶峰,眺望山下,白云缠绕,群山如海,涌向天边。吸引“驴友”的不单是山上的风景,还有那沿路上大河奔走、平原辽阔、群山逶迤、林木葱茏,旖旎风光目不暇接的胜景,难怪他们要一次次地亲近它。
营口东承千山余脉,西临渤海辽东湾,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从海拔1130.7米高山递减至潮间带滩涂,汇聚山地、丘陵、平原、河谷、盐滩、湿地、海蚀礁崖,一座东西宽50.7公里,南北长111.8公里的城市有如此复杂的地形地貌,在全国也不多见。得天独厚的地理特点,成就了营口的山川竞秀、物产丰饶。
营口素以“三水”之乡著称,盛产水果、水稻、水产。早春3月,走进营口丘陵地带的乡镇,随处可见的温室大棚里鲜蔬流翠、瓜果飘香。营口的丘陵地势平缓、土质肥沃、纬度适宜、光照充裕,适于水果和蔬菜的栽培。营口的苹果、葡萄、杏、桃、南果梨等驰誉全国。大石桥市博洛铺镇刘大村有座华山,虽不能与西岳华山相媲美,山也不大,但其光照、土壤、水质等因素相融合,形成了丘陵地带的“小气候”特点,使所产的小米粒大、色橙黄,做粥味香,“华山小米”因此而声名远扬。
大辽河冲积而成,地处营口西北部的平原地区土质肥沃、水源充沛。进入金秋时节,稻浪翻滚、鱼肥蟹壮,呈现一派江南“鱼米之乡”的富足景象。营口的水稻早在清朝时期就因其籽粒饱满,洁白光亮,口味纯正而成为贡米。北方的气候特点延长了中华绒鳌蟹的生长周期,营口出产的大闸蟹膏满黄多、肉质鲜嫩,具有南方蟹无法媲美的独特的风味。早在二十年前,营口的农民就开始将水稻与河蟹套养,河蟹以害虫和杂草的嫩芽为食,水稻以河蟹的排泄物为肥,两者相得益彰。营口海岸线滩涂平坦、水质优异、饵料丰足,自古就有“木石渔盐之利”的营口,鱼、虾、蟹、贝类、海蜇成为捕捞和养殖业的丰产增收之源。
营口人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少不了这样几道菜:腌虾爬子、拌蜇皮、卤茧蛹、蒸河蟹,全是本地的特产,“山珍海味”俱全。茧蛹是柞蚕的四个生长阶段之一,营养丰富。营口人养蚕的历史可追溯到金代,时至今日,营口柞蚕丝生产的高档服装面料已是“中国名牌”产品。
人所共知,今天的营口拉开了立体化发展的空间,依托优势资源,营口正形成东部山区畜牧、特产和生态农业区,中部水果、蔬菜精品农业和设施农业区,西部水稻和水产综合农业区及沿海水产品养殖农业区四大优势产品区域布局。
营口的山多,境内有大小山峰2800多座,其中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四座。营口的最东端是海拔967.8米的黄丫口主峰。从5月中旬开始,黄丫口的峰峦峡谷中,野生杜鹃花会竞相开放,深红、淡红、紫、白,点缀在山石峰岩松草之间,相映成趣。同处东部山区的周家镇,1500亩的18万株杏林也是如约绽放,正所谓动观杏林飞雪,静闻鸟语花香。山上的花开正艳,海边也是香飘四溢。地处营口西南角,面朝大海的仙人岛,槐花林里花深似海。一串串槐花像洁白的风铃般挂满枝头,摇曳在微风中,恰似演奏着华美的乐章。
花的香,引来了四海宾朋。吸引游人来营口的还有盛夏的清凉、金秋的收获和冬日的激情。炎炎夏日,到营口的海滨浴场尽情冲浪戏水,或置身于大清河的石门漂流感受惊险与刺激,如同进入避暑的天堂;秋季,果园、田野、农家院里成了人们体验采摘乐趣的好去处;冬日里,先到营口何家沟滑雪场上演一把速度与激情,再到思拉堡小镇泡泡温泉,一天里就让你体会到何谓“冰火两重天”。
山、海、林、泉、古迹,构成了一幅全景的营口旅游图。徜徉其中,尽情赏花、戏水、摘果、滑雪,泡温泉,留恋百里沿海风光带的休闲惬意,品味这座百年港城的浪漫风情,魅力无限的营口怎能不让人陶醉!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