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拿什么来保卫粮食安全
时间:2012-03-16 10:40:01来源:作者:游侠

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迈上了11000亿斤的新台阶,实现“八连增”,为“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八连增”后怎么办?粮食增产还能持续多久?两会上,围绕“拿什么来保卫粮食安全”话题,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一问:靠什么守住18亿亩“红线”?

  蔡继明委员:征耕地占用税保护良田

  有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耕地面积下降到18.26亿亩,比1997年减少了1.23亿亩。18亿亩“红线”已接近“临界区间”。

  靠什么守住18亿亩“红线”?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建议,对新增建设用地征收耕地占用税,由此形成国家耕地保护基金,其收益按比例补贴给承担耕地保护的地区和农民,同时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使其财政收入和水平逐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只有这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与粮农致富的目标才能一致,中央保护耕地的政策才能变成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自觉行动。”蔡继明说。

  蔡继明同时建议,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让进城务工的农民真正变为城市居民,彻底脱离农村土地,使农村户均耕地达到适度规模经营的最低要求,这样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目前的土地制度和政策,不是限制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转让,就是规定无偿退出,这不仅阻碍了农地向种粮大户的集中,也堵塞了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同时还造成城市空间扩展和农村建房对农地的双向蚕食。”蔡继明提出,应当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尽快制定鼓励农地流转的政策和农地退出机制,一方面促使大量农民工进城落户,另一方面实现土地在城乡之间以及农业内部的有效配置,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步伐。

  二问:怎样破解“无人种粮”困局?

  任正隆代表:推进农业现代化防“农民荒”

  当前我国农村,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问题日趋严重,“谁来种田”、“谁来养猪”的问题凸显。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任正隆建议,推进农业现代化势在必行。

  作为一名农业科学家,任正隆最关心的仍然是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问题。他认为,要让十年后的中国人有粮吃,就必须要让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商品化,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家庭农场式农业。

  “但是,由于中国粮价较低,种粮大户和农业集团公司不是亏损就是倒闭,现代化农业的阻碍很大。”在任正隆看来,长久以来,由于“剪刀差”的作用,粮食收购价低于成本价。这是我国目前现代农业发展的障碍,也是我国将来粮食安全的最大威胁。他算过一笔账,目前的水稻和小麦的平均生产成本是每公斤4.2元,但收购价仅为每公斤2.02元―2.40元,这还不包括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风险因素和其他硬支出成本。任正隆说,如果农民连种地的积极性都没有了,何谈粮食安全。

  任正隆代表为此建议,提高农产品价格,加大农业科研支持力度,用新科技生产健康、优质、足够的食品。他认为,尽快发展现代农业,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刻不容缓的任务。任正隆提出五条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建议:建议国家研究粮食收购的合理定价机制;实行粮食收购和销售的优质优价;建议媒体用建设性的心态报道我国的粮食和食品问题,告诉人们我国面临的农业危机的真实情况;建议设立稳定的专款支持粮食科学和技术的公益性研究;建议国家制定城市低收入者粮价补贴政策,保证城市低收入者在粮价上涨后不降低生活水平。

  三问:如何让有限的土地持续增产增效?

  黄鸿翔委员:应该向耕地质量要效益

  粮食安全年年提,时时重视,但对粮食产量有着决定性作用的耕地质量却长期被忽视。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鸿翔表示,我国耕地人均数量少,而且质量偏低,耕地质量的保育与提高是我国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农民能否增产增收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粮食安全应向耕地质量要效益。

  数据显示,我国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足欧洲同类土壤的一半,基础地力产量只占50%左右,低于发达国家约20个百分点。而在我国耕地中,存在营养元素含量偏低或不平衡、盐碱、水土流失、耕层浅薄、渍涝、干旱缺水、过酸或过碱、重金属污染等问题的又占有较大面积。

  黄鸿翔说,目前我国在耕地质量建设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耕地质量问题重视不够,所以我们现在基本上还是依靠当年农业学大寨时建立的农田基本设施。近年虽然开始重视,但大多是分散于各部门的一些单项措施,缺乏在长远规划指导下的大规模和综合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耕地质量低首先造成了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低而不稳,国家的粮食安全没有根本保证。如果不提高耕地质量,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是极为困难的。单纯依靠增加投入和提高科技水平,难以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鸿翔建议,应该把耕地质量建设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措施。一是明确耕地质量建设的主管部门以及各相关部门的分工;二是制订耕地质量建设规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三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有关基础工作;四是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的科技支撑;五是尽快启动耕地质量管理立法。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