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农业科技助推农业发展
时间:2012-03-16 10:43:47来源:作者:贝宜可

  ??访市农业局长秦广才

  陈志勇

  2004年至2011年,全国粮食生产高唱凯歌,实现了八年连续增产。作为粮食生产大市,湘潭当仁不让的成为“八连增”的主力,去年粮食总产达146.54万吨,较2004年的132.69万吨增加了13.85万吨,这样喜人的成绩,不仅得益于播种面积的增加,更得益于强农惠农政策的指引和良种、良法的推广。

  如何保证粮食连年增产?市农业局长秦广才坦言,农业科技是保障。我市面积小,耕地面积仅178.34万亩,立足实际,靠继续增加农业水土资源已没有多少余地。以实际数据为例,201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315.6万亩,比上年仅增加1.26万亩,增长率为0.4%,而粮食总产却增加了4.22万吨,增长2.97%,可见,粮食增产必须靠提高单产。而提高单产,靠继续增加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效益会降低,而且不符合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也难以为继。

  “要促进粮食生产继续增产,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根本还是要靠发展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秦广才说,正如今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所说,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近年来,我市在坚决遏制耕地抛荒、“双改单”和控制直播以保证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通过开展粮食生产的高产创建来推广新型水稻品种和种植技术。特别是去年,全市5个县(市)区中,湘乡市成为全国首批粮食高产创建整体推进示范县(市),湘潭县石潭镇、河口镇被省农业部纳入整建制高产创建乡镇,韶山市银田镇也建立了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高产创建区域在统一选择优良水稻品种的同时,结合采用先进的技术,特别是采取“五统一”,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收获,效果显著。全市去年对67个水稻新品种进行了展示试验,测土配方施肥230万亩,推广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40万亩,先进的技术被推广到了田间地头,为大面积平衡增产提供了示范样板。

  在高产创建区域的示范引领下,农民逐渐认识到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如何让他们掌握这些技术?各级农业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粮食生产技术培训,同时,全市724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走家串户”,指导农民实际操作,先进的技术逐渐走进每家每户。

  如何保持农业生产的良好态势?秦广才说,今年农业生产工作将围绕建设“两型”社会,推进“两个率先”,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以农业科技为支撑、规模经营为特征、与市场直接对接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立足“七大”建设来展开,即“米袋子”工程建设、“菜篮子”工程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业项目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农业法治建设和系统自身建设。总的来说,农业科技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发动机”。

  谈起我市农业科技的实力,秦广才骄傲地说,各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技服务人员是我市农业科技的主力军。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市农科所已有35个水稻品种通过了各级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已达5000万亩以上,增产稻谷30亿斤,带动农民增收20亿元以上。尽管如此,这些机构却面临着经费不足的问题,许多科研机构只能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来推动工作。

  “要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首先应加大投入。”秦广才说,长沙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专项资金,株洲市财政每年也列支500万元作为粮食生产奖励资金,而粮食产业作为湘潭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却暂未获得任何专项扶持资金。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秦广才介绍,去年市级财政投入了500万元用于发展蔬菜基地,这积极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发展。他建议,市财政列支专项资金支持新品种的研发、生产以及安全检测,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保证市民安全。同时,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农业生产队伍。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