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湖南株洲市五到位全力稳定粮食生产
时间:2012-03-16 10:43:52来源:作者:游侠

  今年来,株洲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等部门认真宣传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的战略目标,提前谋划,迅速发动,措施到位,2012年全市粮食面积全面落实。据初步统计,今年该市粮食意向播种面积为396.58万亩,比种植计划增加16.58万亩,其中早稻173.67万亩,比种植计划增加3.67万亩;预计全市水稻集中育秧面积32.8万亩。

  一、强化行政推动,粮食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2月24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重点部署了粮食生产工作。会上,市委、市政府对获得国家、省和市级的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种粮大户进行了表彰奖励,奖励金额200万元;下发了《2012年粮食生产意见》,决定在强化行政推动、加大资金投入、坚决制止抛荒、落实关键技术、推动规模经营、加强服务指导等六个方面全力推进粮食生产;明确粮食生产继续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10个县、市、区长向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群递交了粮食和蔬菜生产工作目标责任状。目前,各地均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涉农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或水稻集中育秧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上加强对集中育秧的领导,把粮食生产特别是集中育秧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明确责任,加强督查,狠抓落实;均召开了有部门、乡镇、村支一把手参加的会议,认真宣传贯彻中央1号文件及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专题部署粮食生产工作;同时,县、乡、村、组四级层层签定《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特别是醴陵市实行“一岗四责”制,即每个市级领导都有水稻集中育秧任务,负责指导好一个乡、创建好一个片、扶持好一户、种植好一丘田;并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水稻集中育秧工作的通知》,从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投入保障、考核督查等方面加强了规范,将其作为“赶超浏阳,挺进三强”的重要内容,在乡镇经济工作中绩效考核的粮食生产分值5分中,核定水稻集中育秧为3分,占60%,实行“一票否决”。株洲县集中育秧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全县6个乡镇55个重点示范村的组织领导与首长负责制全面落实。株洲县集中育秧实行行政负责制和技术责任制,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家领导分别包乡(镇),全面负责行政推进力度;县农业局局长及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一个乡镇。茶陵县实行各级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年终考核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实行重奖重罚。攸县建立了粮食生产与农业目标管理考核,涉农项目、粮食奖励、政绩考核“四挂钩”制度。

  二、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财政投入到位

  市政府每年用于粮食生产奖励资金200万元,免除全市农民水费2000余万元。醴陵市从四个方面强化扶持力度,狠抓补贴促动水稻集中育秧,一是在2月20日前后,按规定按程序及时发放了今年的种植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双季稻种植补助共5700多万元;二是按每亩耕地4元和每村(居委会)3000元的标准,收缴粮食生产押金300多万元,为抓紧粮食生产和进行水稻集中育秧督查考核创造了条件;三是从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土地出让收入、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奖励资金等方面共筹集资金2000万元,对全市集中育秧进行补贴奖励;四是企业扶粮,以工补农。目前,该市已有21家企业共出资36万元推行集中育秧。株洲县从产粮大县奖补资金中拿出280万元用于发展粮食生产;县财政严格按每万亩配套50万元资金的要求,为全县7万亩重点示范片配套资金400万元;按照省、市要求,将40元/亩的水稻集中育秧补贴资金下发给育秧主体和农户。目前,该县已预拨到县农业局和乡(镇)、村级集中育秧专项资金200万元。攸县财政将预算不少于600万元的资金用于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建设、集中育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推广、农民技术培训等,并对双季稻种植好的乡镇、村及优秀种粮大户、合作组织进行奖励;在2月16日召开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县财政已拿出50万元对2011年发展粮食生产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乡镇、村、合作组织、种粮大户进行了表彰奖励。茶陵县筹集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投入50余万元用于集中育秧推广示范,在严塘、腰陂、平水、虎踞等20个乡镇,开展集中育秧示范,对实行集中育秧的农户每亩补贴50元。

  三、开展高产创建,办点示范到位

  按照“扩大面积、提高品质、强化管理、提升水平”的原则,对水稻种植实行“压单改双”,严控抛荒田和一季稻“插花田”,在全市大力开展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努力推进粮食生产规模经营。市级安排专门资金创办了5个市级高产创建示范片。茶陵县在马江镇实施双季稻整建制推进示范;在界首火星、枣市洞头、严塘尤最和艾里创建4个万亩示范片;其它乡镇各创建一个1000亩集中连片的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片;鼓励有条件的村自办百亩示范片。通过开展“整万千百”梯级示范,大力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力争今年全县水稻高产创建示范面积突破10万亩。通过实施整建制高产创建,各示范片双季稻种植面积100%、优良品种覆盖率、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覆盖率达到100%,平均亩产增产10%以上。攸县在网岭、大同桥建立2个万亩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共涉及25个村。制定了双季稻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在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播种时间、统一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其所需的种子、育秧盘等物资已全部准备就绪。要求全县2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都要办一个以上的千亩高产示范片,并纳入乡镇分管领导的政绩考核。同时,为控制早稻直播,开展了机械化育插秧示范县建设,在大同桥荷岭、新市钟佳桥、酒埠江石田、网岭北坪、鸭塘铺牛头湖建立了5个机械化育插秧示范基地,全力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同时,为促进水稻集中育秧任务及时到位,该市积极培训育秧主体,以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优选对象,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市、县两级召开的农村工作等相关会议上,均对2011年涌现出来的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优秀种粮大户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表彰,激励作用十分强烈。目前,全市规范种粮的气氛更加浓厚,大户增多、规模扩大、承包期延长、农机装备提升、技术含量提高,种粮大户成为了早稻集中育秧的主力军。醴陵市1550户(个)新老大户、农民种粮专业合作社共流转耕地29.8万亩,担纲起了该市6万亩的早稻集中育秧示范任务,特别是泗汾镇沿106国道长达10公里的8个村1.1万亩水稻集中育秧任务,就是由沿线28户大户带动起来的,目前已翻犁秧田150亩。

  四、营造粮食生产良好氛围,宣传发动到位

  各级党委、政府及农业部部门充分运用电视、报刊、网络、广播等各种宣传媒体,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及组织农技干部下乡等多种宣传形式,积极造势,营造氛围。目前,全市悬挂横幅1600多条,张贴标语2300余副,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报道107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50多万份。元月份特别是中央1号文件出台以来,我局充分利用下乡、举办培训课、召开会议等机会,大力开展技术服务和宣讲中央1号文件精神,号召各级干部群众认清水稻直播危害,大力实施集中育秧,得到了全市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集中育秧工作实现“三有”(有领导管、有资金用、有技术护)推进。特别是株洲县,针对当前低温多雨天气,印发了《关于控制水稻直播开展集中育秧致全县农民的公开信》10万份,《2012年早稻集中育秧操作技术规程》、《水稻育秧技术》、《直播的害处》、《早稻浸种催芽方法》、《壮秧剂使用技术》、《旱育保姆使用技术》等技术资料15万份,在6个重点示范乡镇共悬挂宣传横幅400多条,白化标语350余条,树立宣传广告牌200多个。

  五、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技术服务到位

  为切实保证今年全市粮食生产“面积扩大、单产提高、效益增加”目标,该市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农业部门深入开展技术服务,进一步加大了水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和安全齐穗三项关键增产技术的推广普及。我局决定实行局领导联县驻点制度,即9名局领导带队深入各粮食高产示范点每月住上几天,认真开展技术指导、检查督促、课题调研等工作。茶陵县紧紧依靠科技兴农,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着力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一是深入推进科学施肥技术,对平水、腰陂、马江、秩堂等7个乡镇300个土样进行土壤分析,科学制定了肥料配方,建立水稻、油菜、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的施肥指标体系,并制作施肥建议卡发放到农户,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同时,大力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项目,发展绿肥种植5万余亩,秸秆还田18万亩;二是推广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技术,完善了严塘、马江、高陇、腰陂等乡镇7个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点,做到定期测报、集中会商、科学防治。在枣市、界首等乡镇建立统防统治示范区;三是应用水稻种植良种良法,全面普及早稻塑料软盘育秧技术,指导农户掌握合理密植技术,推广种植陆两优996、株两优819、株两优02、中嘉17等早杂良种;丰源优299、准两优608等晚杂良种;以及Y两1号,准两优608,两优培九等超级稻品种,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和技术入户率。攸县组织讲师团和派遣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向农民推介粮食生产“八项技术”,至目前为止,全县已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发放技术资料5万多份;结合“城乡同治,结对共建”活动,全县组织100个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近300名干部,由县级领导带队下乡进村开展办点创建样板服务;为有效地遏制耕地抛荒现象,推进粮食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农技服务人员、办点干部与种植30-100亩大户开展结对帮扶,进行重点培育,帮助解决技术、资金等难题,全县今年30-200亩的种植大户有望达到3000户;以仙竹米业,鑫香米业等加工企业为龙头,运用科技+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着力推动订单农业服务,目前已签订订单面积5万亩;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在2-3月联合开展春季农资打假护农保春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严查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批发商,从源头进行管理,目前,尚未发现假冒伪劣农资案件。株洲县集中育秧实行行政负责制和技术责任制,农业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一个乡镇,提供集中育秧的技术组织和技术指导工作,每个乡镇领导分片负责本乡镇重点示范村,每个村村支两委分片管理各个组集中育秧点,每个技术指导员落实到村到组到户。目前,该县共派出技术指导员100名,行政负责人100名,育秧工作从乡镇、村、组、户、丘块已经层层落实,全部责任到人,技术到人;县财政投入68万元良种补贴资金,将28吨壮秧剂、5吨旱育保姆、100吨早稻常规良种(中嘉早17和中早39)和20吨杂交早稻种子,全部免费送到村、组;同时,该县建立了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县级已落实储备早稻备用种子3万斤,以备恶劣气候造成烂秧死苗后及时补种。对集中育秧重点乡镇,以村为单位设立储备秧苗,按该村大田面积增播10%的种子单独集中育秧,以备因不良气候等因素造成烂种、烂秧、秧苗数量不足时所需,确保早稻生产有足够用的秧苗;对技术骨干、种粮大户和合作组织开展了2轮以上的技术培训,为预防早稻烂种烂秧,株洲县已开办《水稻浸种育秧技术》培训班110期,培训农民6000人以上。醴陵市建立了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指导组,制订了《醴陵市2012年水稻集中育秧实施方案》,要求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积极引导、规模适度、方便群众、规避风险,“小集中、大连片、点示范、面推广”,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窝蜂”;制订了《醴陵市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操作规程》,已先后举办了三次市级培训,共培训大户代表、技术骨干300多人,春节后有18个乡镇对当地大户、村组干部进行了培训,农机部门在2月上旬还对100多名水稻插秧机手、农机大户进行了培训;组织了30个技术服务小组,120多名农技人员下到全市各个乡镇抓落实,指导工作,把关技术,做到“四统一”:统一催芽、统一播种、统一栽插、统一管理。目前,104人带任务、带技术、带日志,分赴全市各个乡镇,与农民群众“三同”,开展“百人百点百亩”集中育秧大行动,指导100个村带动全乡100亩(秧田)育秧示范。大障镇坚持市乡村三级连创,市专家、乡领导、村干部密切配合,发扬“5+2”、“白加黑”的工作作风,目前,沿镇长达25公里、面积1万亩的10个村万亩早稻集中育秧高产示范长廊打造工作稳步推进,尽管春寒料峭,但秧田已经翻耕了200多亩,为全市带了一个好头;组织落实“早杂”种子20.3万公斤(已到库8.1万公斤),优质稻种子6.7万公斤(已到库1.8万公斤),育秧软盘50万片,壮秧剂10吨全部到库。最近,全市已调运各种化肥2万多吨、农膜50吨,为水稻集中育秧提供了物质保障。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