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哈尔滨3月22日消息(记者杨沼畔 通讯员刘加勇)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通过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对俄农业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去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人均收放过万元,实现全省连续9年农民年均收排名第一。
目前,牡丹江市建成了以甘蓝、圆葱、胡萝卜为主的对俄蔬菜出口基地25万亩,以早甘蓝、青椒、黄瓜、西红柿为主的棚室蔬菜出口基地1万亩,水稻出口生产基地35万亩,新建并扩建境内外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6个,年交易量160万吨,交易额45亿元。
如今,该市的农业基地由分散到集中,布局实现了专业化,重点建设了海林市海林镇蔬菜村,宁安市东京城镇振兴村、兴盛村,东安区兴隆镇大湾村等一大批名副其实的蔬菜出口专业村。去年,该市在俄罗斯农业合作项目达35项,年收入8910万元,向俄罗斯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人均年收入18000元。
牡丹江市根据特色农业全省最强,绿色化率全省最高的特点,他们已成为我国绿色食品之都和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通过吸引资本、技术、信息等要互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延伸农业产业莲使农产品增值,使农民增收。首先强化生产技术支撑,全力推进农业精品发展。今年全年建成种植业科技示范区30个,推广十项重点种植技术200万亩以上,改良乳肉牛4万头。他们强化生态保障,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向山水资源要增量要后劲。打好农田水利、水源、防灾减灾城乡饮水安全、水电站、水土保持等七大攻坚战。他们还强化加工和品牌战略,使牡丹江的农产品向国际,到今年3月牡丹江农产品已销往105个家和地区。农产品销售由“卖出去”向“卖出价”转变,来提升农业的整体利益。进一步完善龙腾、源丰、金沙湾、雨润等大市场配套功能,加快农副产品网上交易项目。着力扩大农越对接试点,探索农产品社区直销模式,培育农产品销售合作社,建成10家以上境外绿色有机食品专业店,推动农产品由“贩销”向现代营销转变。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