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连市出台《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围绕做强做大六类优势特色产业,按照资源优势确定了“三圈两区一带”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并明确了“八大农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发展什么:做强做大六类优势特色产业
按照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中,大连市将做大做强以水产、畜牧、水果、蔬菜、花卉和食用菌等为重点的优势特色产业,全面优化产业布局,调优品种结构,强化科技支撑,健全标准体系,扩大品牌影响,拓宽流通渠道,开发多元功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到2020年,大幅度提高水产业优势品牌效益和国内外高端市场竞争力;实现畜牧业全产业链高效绿色生产;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水果产业集群;全面提升蔬菜产业供给保障和加工增值能力;打造对接国际市场需求、品牌价值优势显著的花卉和食用菌产业基地;大幅度提高优质粮油作物单产水平。把大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成资源有效利用、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和可持续发展的富民强市产业。
往哪儿发展:布局“三圈两区一带”
根据全域城市化“四大城市组团”的发展战略,大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空间区域概括为“三圈两区一带”。其中的“一圈两区”(主城新城都市农业发展圈和水源涵养地、丘陵山区农业发展区)在空间结构中发挥基础支撑作用;“两圈一带”(黄海、渤海城市组团都市农业发展圈和滨海农渔业风情带)着力发挥提升拓展作用,是成长性、潜力性的空间交互与联结区域。空间区域形成“一圈强势,两区筑场,双圈拓展,一带融合”的发展格局。
一圈强势:主城新城都市农业发展圈发挥科技、资本、人才等要素高度集聚的优势,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都市型现代农业率先发展。
两区筑场:水源涵养地和丘陵山区农业发展区发挥农业传统良好、特色禀赋突出的优势,积极承接主城新城城市组团产业转移,为都市型现代农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双圈拓展:黄、渤海城市组团都市农业发展圈通过城市化驱动,城乡交互融合、城镇多点发力,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在腹地做强做大。
一带融合:滨海农渔业风情带发挥生态资源、水产资源以及滨海公路贯通各大城市组团的路网优势,打造蓝色产业经济带和休闲旅游产业带,形成城乡一体、海陆统筹、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
大力推进综合农业园区、特色休闲园区、优势产业基地和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构建“一心多核、一环连珠、两纵两横、诸岛生辉”的发展格局。
一心多核: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要素资源聚集和集成创新中心,辐射带动区市县层面的核心园区建设,形成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和基地网络。
一环连珠:以滨海公路和北部温泉走廊构成的特色产业带,网络状链接各类特色农业园区和产业基地。
两纵两横:沿沈大、丹大和城八、长皮高速公路两侧形成的园区经济带。
诸岛生辉:形成大连沿海岛屿景观奇特、彰显魅力、熠熠生辉的发展局面。
怎么发展:突出“八大农业”发展方向
在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大连市将重点发展“设施、种苗、精品、外向、生态、循环、休闲、创意”八大农业,高效开发“生产、生活、生态、人文”四大功能,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推进,促进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
大力推进设施和种苗农业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科技增效和资本增值能力,发挥推动型主导作用;大力推进精品和外向农业强化放大优势,提高标准示范和品牌影响能力,发挥稳定型支柱作用;大力推进生态和循环农业提高发展质量,强化支撑和保障能力,发挥战略性基础作用;大力推进休闲和创意农业拓展延伸价值,扩大引领需求和市场对接能力,发挥功能性开拓作用。
“十二五”期间,以精品、外向、设施和循环农业为重点,加快丘陵山区农业发展区发展步伐,优化产业功能片区布局,强化产业规模优势。主城新城和黄、渤海城市组团都市农业发展圈要在率先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进程中,着力实现种苗、生态、休闲和创意农业重点突破。“十三五”期间,健全全域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功能体系,全面推进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深度开发,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