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治水让通榆农业不再靠天吃饭
时间:2012-03-28 10:39:05来源:作者:山人

  作为农业大县的通榆县,连年干旱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如何解决干旱问题,已经成为通榆经济社会能否快速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命题。“十二五”期间,该县在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政府主导、改革创新”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实施“引进外来水、滞留过境水、贮存地表水、保护地下水、节约使用水、利用循环水”的可持续发展六大治水方略,着力抓好六项工作,破解水资源难题。节水灌溉,让农业不再靠天吃饭。

  “十二五”期间,通榆县将紧跟省委、省政府增产百亿斤粮食战略决策,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力争完成150万亩的膜下滴灌建设任务,实现年增产粮食15亿斤、节水1.7亿立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0元。深入实施20万亩以喷灌微灌为主的稳产高效基本农田建设,作为膜下滴灌的补充。实施渠道、桥涵的标准化建设,解决该县南部9个乡镇场、101个村屯内涝排水和4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的镇区排水,庇护10.5万农村群众、50万亩农田安全。确保一次性降雨100毫米村屯不被淹,农田不渍涝。到“十二五”期末,全县新增稳产高效基本农田100万亩以上,通过水利措施的保障,实现农业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为着力破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全面实施水资源配置工程,通榆县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统筹谋划水利格局,着力提高水资源的配置能力。在以客水补充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的措施上,这个县将依托哈达山水利枢纽总体规划,完成日供水4万立方米的县城供水工程。完成蓄滞7300万立方米洪水的文牛格尺河洪水资源化工程建设,提高洪水资源的利用和调蓄能力。并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的扩产改造,实行雨污分离,全面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和中水回用率,逐步形成开发、利用、保护、节约协调一致的良性运行模式,全面解决所有进入工程报废期涉及的4.7万农村居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建立以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污水处理回用率、水功能区达标率等为主的区域(综合)性指标,以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城市管网漏失率等为主的行业指标,以用水定额等为主的产品用水效率指标,加强计划用水管理。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形成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顺畅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

  2012年,通榆县在全面完成文牛格尺河治理的基础上,重点实施额木太河治理。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内实施完成申请编报霍林河治理规划。设计实施城镇防洪工程,完成县城剩余320米防洪堤加固和排水工程,维修加固向海、四井子、双岗镇防洪堤,力争用3年时间达到相应的防洪标准。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为先的前提下,开采利用地下水。在现有32422眼抗旱水源井的基础上,再打7000眼抗旱水源井,提高农田抗旱保苗的应急补水能力。采用先进的节水措施和有偿用水机制,控制地下水开采,最大限度节约地下水资源。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