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山西省长治壶关构筑农民增收致富六大平台
时间:2012-04-19 10:41:07来源:作者:山人

  壶关县紧紧围绕省、市转型跨越发展要求,立足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结构实际,选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着力点,摸准产业发展的关键点,找准农民增收致富的增长点,下大力气构筑农民增收致富的六大平台。

  一是户均3亩高产田。为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民的种粮收入,切实保障全县粮食安全,壶关县组织实施了20万亩高产优质玉米种植项目,并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首先是认真落实国家各项粮补政策;其次是想方设法争取国家及省、市农业项目,攻单产,促总产,目前全县实施的主要农业项目有粮食高产创建、旱作农业科技推广地膜覆盖、玉米丰产方地膜覆盖及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新增粮食生产能力、中低产田改造、有机质提升等;再次是大力实施高密度栽培,选用优良品种,实施先进技术。通过高密度栽培,每亩地种植密度达到4000株以上,目前我们选用的新品种主要是郑单958、先玉335、大丰26号、福盛园52号、福盛园55号、晋单77号、润民8号、蜀龙18号等;另外还对参加玉米、小麦保险的农户实施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玉米每亩补贴1.82元,小麦每亩补贴1.5元。“十二五”末,全县玉米单产力争达到650公斤以上,实现人均增收700元的目标。

  二是户均1亩蔬菜园。壶关县蔬菜种植主要是以旱地西红柿为主,经过20多年的摸索和推广,旱地西红柿种植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熟练掌握的一项种植技术。为实现户均1亩蔬菜园的目标,壶关县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集中组织种菜农民参观学习,加强科技培训,引进国内外优势品种。县农委多次组织全县种植示范户及有种植意愿的农民朋友到本县集店乡乌集头村、龙泉镇清流村、店上镇绍良村、百尺镇韩庄村和树掌镇马家庄村参观学习,还远赴山东青岛、寿光,长子方兴科技示范园参观取经。同时还特别注重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县农委还与总部设在山东青岛的荷兰瑞克斯旺(中国)种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邀请该公司雷金龙经理到店上、百尺、龙泉、集店等乡镇进行集中讲课培训,并引进世界级顶尖蔬菜种子在龙泉镇西街村、百尺镇韩庄村、西牢村、店上镇寨里村进行试种;二是积极参加各种宣传促销活动,不断扩大销售渠道,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通过连续多年在CCTV-7台做免费销售广告,踊跃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展销周、农博会,可以说壶关旱地西红柿的优良品质已经誉满三晋、享誉全国;三是壶关县不断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今年将重点对集中连片50亩以上或一个村种植100亩以上的旱地西红柿种植户给予每亩补贴100元种苗款,此项惠民政策必将进一步激发全县农民种植旱地西红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年全县种植3万亩旱地西红柿,平均亩产达到了15000斤,亩均收入6000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600元。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户均1亩西红柿,全县人均增收1500元的目标。

  三是户均1座设施棚。壶关的设施蔬菜建设主要是以生贵式移动大棚和日光温室大棚为主。为新建集中连片30亩以上的日光温室大棚每亩补助6000元,50亩以上的生贵式大棚每亩补助1500元。壶关的生贵式移动大棚每亩年均纯收入10000元左右,日光温室蔬菜大棚每亩年均纯收入20000元左右。特别是去年以来实施的“千棚十区”食用菌种植项目,今年将在龙泉镇三家村、小山南、宋堡、四家池四个村完成“千棚十区”建设任务,进而向“百村万棚”目标迈进,1亩食用菌大棚年均纯收入近4万元。到“十二五”末,全县计划建设8000亩生贵式大棚,2000亩日光温室蔬菜大棚,10000亩食用菌种植大棚,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2000元。

  四是户均3亩经济林。壶关的经济林主要以核桃、山楂等干果经济林为主,集中分布于五龙山、石坡、树掌、桥上、鹅屋等山区、半山区乡镇,到2015年,全县干果经济林种植面积将达到18万亩,单此一项可实现人均增收500元。

  五是户均百头(只)畜和禽。近年来,壶关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园场经济,加上去年山西大象农牧集团落户壶关,可以说为壶关农民通过规模化养殖实现增收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现户均百头(只)畜和禽的目标,可增加农民收入500元。

  六是户均一个务工人。一是不断发展壮大本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近就业问题。比如紫团公司“千棚十区”建设项目投产运营后可安排农村劳动力2500名,带动3000余户农户脱贫致富,户均增收15000元。二是大力实施“15311”招商引资办法,鼓励更多的有发展前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壶关。比如:北京邦仕得制药、长治华兴环保工程公司等一大批新兴项目的落户开工,将解决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三是通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阳光工程和雨露工程,大力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逐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种粮型”向“种菜型”转变,真正培养出一批有能力、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不仅要让这些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更要鼓励农民走出大山、跳出壶关,实现8万劳工出太行,人均增收5000元的目标。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