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任自祥是永宁县望洪镇望洪村农民,自从去年将10多亩地转租给种粮大户后,他每天去一家涉农企业上班,负责企业种植基地的农田管理,一年收入2万多元。
4月20日,记者在望洪村采访时了解到,土地流转前,任自祥一家起早贪黑种粮,一年收入不过六七千元。近年永宁县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民将土地向专业大户、涉农企业流转,规模经营,走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优质农业发展之路。截至2011年望洪村共流转给种粮大户、涉农企业田地4000多亩。
土地流转出去后,老伴儿在家操持家务,任自祥去涉农企业上班。年底一算账,变身“上班族”的新生活,让他乐开了怀,在企业上班领到的工资加上土地租金,一年挣了3万多元。
任自祥所在的涉农企业,目前土地流转规模已达3000多亩。“我们的农业发展模式是稻、蟹,稻、鱼,稻、鸭种养结合,生产全是机械化操作。”该企业负责人曹东说,由于一地两用,一季双收,年获利100多万元。这当然离不开有经验田把式的贡献。据悉,在该企业种植基地像任自祥这样的农民“上班族”共有200多人。
永宁县农牧局副局长许建宏介绍,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超过6万亩,用于集中连片发展设施农业、供港蔬菜、有机水稻。从而使2万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入种植基地、乡镇企业打工,成为“上班族”。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