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大美乡村如画风景 洁净家园幸福农民――敦化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综述
时间:2012-04-28 10:44:47来源:作者:过客

  正值四月,风轻雨润,江河初开,绿意渐浓,生机盎然。敦化广阔的乡村田野,见证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新农村建设的画笔在敦化大地豪迈挥洒。敦化市委、市政府承载着执政为民的理念,一波又一波农村环境建设热潮不断掀起,一幢幢农舍错落有致,一条条笔直的道路延伸到乡镇村屯,一张张农民的笑脸荡漾着幸福欢畅。蓝天、碧水、高山、草场……美丽的乡村从自然天籁中走来;退耕还林、泥草房改造、绿化亮化……美丽的乡村相伴和谐之音走上了历史新起点。

  敦化,大美乡村呼之欲出。

  敦化市16个乡镇,303个行政村,经过一年强有力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截至目前,已有大多数村屯完成骤变性整治,大部分村屯都有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及专职保洁员;生活及畜禽养殖污染物、饮用水都通过专门设施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文化、商业、公益服务基础设施齐全,绿化、美化、亮化各具特色;河道规整、清澈,恢复了生态品质……建设小康、生态、宜居、健康、和谐的幸福美好新农村的理想正逐步变为现实。

  “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环境整治大步迈进

  多年来,敦化市城市建设走在了全省县市的前列,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全国绿化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等国家级荣誉。相比之下,二元化结构、城乡差别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建设显得相对滞后。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敦化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的总体部署,坚持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大投入,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市、乡、村三级的“一把手”工程,全力推进。根据自身实际,提出了利用3年时间,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5000万元,重点打造50个模范村、60个先进村、193个达标村,实现全市“一年见成效、两年大变样、三年创一流”的新农村建设奋斗目标。

  凡事起于“思”,成于“行”。2011年,全市乡镇党委换届结束后,由市委书记、市长带队,组织各乡镇“一把手”到通化、梅河口等县市进行考察,开阔了视野,认清了差距,增强了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重新调整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选调年富力强的干部到新农村办任职,并在编制和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为新农村办增设了3个事业编,保证20万元工作经费,并配备一台专用车辆。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使新农村建设工作层层有人抓、有人管。同时,在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中,注重环境整治业绩突出的干部调整到相对薄弱的乡镇任职,增强环境整治工作力量,切实解决工作开展不均衡问题。根据实际,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包片带动,市级领导包乡镇推动,乡镇、部门、企业领导包村联动,一级抓一级,共同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按照整体推进、帮扶全覆盖的要求,市直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落实了帮扶责任,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并将包保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范畴。

  “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敦化大力整合各部门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打造,重点突破,各帮扶部门、企业积极行动,慷慨解囊,为环境整治提供了资金和人员上的保障。为广泛发动,全市掀起了宣传热潮,广播、电视天天有声有影,报刊杂志期期有专栏,各乡镇村屯有标语。各乡镇、村屯普遍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座谈会、动员会,发放宣传手册和公开信,使此项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各乡镇铆足工作干劲,互相观摩,互为借鉴,共同学习,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村民群众不等、不靠,越来越多地主动参与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来,出工出力,拆除自家违章建筑,栽苗木,砌花墙,充分发挥了环境整治的主体作用。

  狠抓焦点,主推亮点,环境整治特色纷呈

  敦化从农民最关心的实事抓起,从群众反映最大的难事改起,着力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农村环境整治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突出重点部位。2011年,敦化优先把省级示范村、乡镇政府所在地、公铁和旅游沿线村屯及首批确定重点推进村,作为环境整治的重点,在资金和项目建设上给予倾斜,力争两年内这些村全部达到“先进村”标准,三年内达到“模范村”标准。同时,按照乡镇区划布局,重点将雁鸣湖镇腰甸村、江源镇寒葱沟村、大石头镇二道河村、黄泥河镇大川村和额穆镇公益村打造成样板村,突出村屯特色,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

  环境整治,要变“资源”为“效益”,做足生态文章;变“输血”为“造血”,挖透乡土文化;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全市各乡镇针对村屯环境不同、村情不同的实际,探索着各自的经验,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和特色。敦化市坚持“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各尽特点”的原则,根据村屯自然环境、规模大小、经济强弱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整治措施。特别是在民居、围墙、广场、绿化和美化等方面,充分展现东部山区地域特色。突出重点任务。敦化进一步拓展环境整治内容,提高评比标准,大力实施“五清、五改、五化”三项工程,即:清垃圾、清柴草、清边沟、清路障、清积雪,改房、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2011年,完成通村公路89公里,新建文化休闲广场16个,改造泥草房1260户,新修边沟40.5万延长米,新建垃圾处理点200个、卫生厕所5000个,植树40万株,新增绿地5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000盏,清理垃圾18.5万立方米。

  春风荡涤旧貌,新容尽展眼前。敦化的乡村就在微拂的轻风中一点点洁净如新、美观靓丽。在农村环境整治的进程中,很多村屯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变化:街道两侧、房前屋后、小片空地,到处见缝插绿,虽还不尽规模,却在点滴之中增添了村屯的绿意。洁净的街道旁,新植的树苗吐露出新鲜嫩绿的新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透亮,格外喜人。在街道两侧的灌木中间,套种着观赏性花木……环境整治,使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改变带来的成果。

  健全机制,建管并重,环境整治施惠于民

  敦化市建立了多元投入机制,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通过“向上争取一块、政府投入一块、部门帮扶一块、村民自筹一块、社会捐助一块”的办法,有效破解资金瓶颈制约。2011年,敦化市农村环境整治共投入资金2.03亿元,其中,市财政投入800万元,各乡镇投入1505万元,各部门、企业及农民自筹、社会各界人士捐助共8100万元,整合各类农资金9600万元。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敦化市制定了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村、先进村和模范村建设标准,明确了农村道路、院墙、边沟、庭院、保洁、绿化亮化等重点内容的建设要求,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有争创目标、有评价标准、有考核依据。各乡镇、村屯制定了保持环境卫生的村规民约,成立卫生保洁员队伍,划分农户卫生责任区,规范和约束村民行为,加强对农村环境的日常管理。目前,全市有34个村争创先进村,16个村争创模范村;农村保洁员队伍达到710人,配置垃圾车300余辆,基本做到了农村垃圾日产日清。建立严格奖惩机制。敦化先后出台了《敦化市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奖励政策》,对获得市模范村称号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职满三年的,给予副乡级非领导职务工资待遇,年轻优秀的择优聘用到乡镇政府工作;对工作组织得力的乡镇党政正职给予每月300―500元岗位津贴;对被评为模范和先进的村屯、乡镇给予2―20万元重奖;对在帮扶和援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给予现金奖励,奖励金额为援建额度(资金或物资)额10%,并授予“新农村建设功臣”荣誉称号。2011年,敦化市拿出500万元,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6个乡镇、25个村屯、15个帮扶单位(企业)和15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充分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数字最为简单,也最为厚重。一组组详实的数据,印证了敦化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和魄力。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惠民工程,不仅使村容村貌优美整洁,同时也使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悄然改变,从根本上发展新农村,建设新农村。

  锲而不舍,循序渐进,环境整治再上层楼

  动员,行动,再动员,再行动。用思路谋划发展,以行动推动落实。一年来的集中整治,乡镇、村屯的基础更为坚实,发展更具强音。

  在4月9日召开的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冯喜亮的讲话铿锵有力:“今年全市农村环境整治将进入攻坚阶段,三年战役重在今年!我们一定要再鼓干劲、攻坚克难、务求实效!确保实现‘两年大变样’的阶段性目标!”力争在打造亮点上有新突破,在环境面貌上有新提升,在帮扶工作上有新作为,新一轮攻坚战的号角已然吹响!

  2012年,敦化市将以公路、铁路、旅游沿线村屯为重点,精心打造一批示范作用强、产业基础实、文化生活丰富的模范村和先进村,今年全市模范村总量将达到10个以上,先进村达到60个以上,每个乡镇都将打造3―4个样板村。通过典型引路、示范推动,整体提升农村产业发展和环境水平。对环境整治工作突出的乡镇,将在基础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分配上给予倾斜,支持这些乡镇率先发展。

  实事惠民生,整治绽新颜。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环境整治活动赢得了群众的口碑和褒奖,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指数。在敦化的乡村,再看不到深一脚浅一脚的泥泞路、裸露在地表的垃圾堆、杂乱堆放的柴草垛、四处乱跑的鸡鸭鹅,取而代之的是路平、沟畅,空气清新,乡风文明,美丽的村庄净化心灵,一些长期存在于村民间的小矛盾、小摩擦迎刃而解,群众卫生习惯也大有改观。一幅优美、和谐、幸福的新农村景象见证了敦化市为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景秀、村美”的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付出的巨大努力。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敦化的乡村拥有了自然之美,更有和谐之美、进步之美。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敦化,要让城市有更多乡村的生态氛围,享有天蓝水碧草绿的优美环境;让乡村有更多城市的现代元素,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让农民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正因为这些,敦化充分展示了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知名度与日攀升,影响力与日俱增;正因为这些,敦化一片生态净土,和谐安宁;正因为这些,敦化成为一方发展热土,生机盎然,希望无限。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敦化人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创造、凝聚着一种澎湃而又持久的力量,这种力量,震撼了敦化大地;这种力量,遍布在广阔乡村;这种力量震撼在此时,更震撼在未来。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