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这天,又一个周末即将到来,迎来归家团聚的日子。然而,对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农机局的农业机械工程师——海宇清来说,却是一个梦想。因为水潦、石坝两个乡镇的近2000亩稻田和1400余人畜目前用水紧张,两座提灌站还得在他的指导下加速建设,要回家看看,也至少还要一个周左右的时间。然而,这样坚守提灌的日子,已整整在他身上持续了一个多月。22年来,他一个人负责全县70多座边远提灌的选址、设计、安装、检修等技术工作,有效解决了该县3.5万亩灌面和3万余人畜饮水问题,被该县授予“抗旱先锋”称号。
一种责任 “那里太需要我了”
海宇清是地地道道的叙永县城人,22年前,带着一份执着,他进了该县农机局。凭着真才实学的过硬本领,顺理成章成为了该局唯一一名农业机械工程师,并负责全县提灌站建设的技术服务和管护。可是这一干,凭着自己的一种责任,就达22年之久。
“无论怎样,这里实在是太需要我了!”当日,在该县水潦彝族乡水潦村提灌修建现场,他告诉笔者,目前,该村的提灌还要一个周左右才能完成,而石坝、水潦两个乡镇的稻田和人畜目前用水紧张,“只有加班加点推进建设进度,才能不误群众的大春生产”。
叙永县地处赤水河谷干热地带,这里几乎十年十旱,水源奇缺。今年,该县在全县多个乡镇规划修建两座提灌站,解决稻田灌溉和群众饮水问题。方案一定,海宇清立即冒着烈日深入乡镇进行选址,并把重点确定在离县城近百公里外的石坝、水潦两个边远乡镇。“这里施工环境恶劣,没有技术指导不行,2000亩稻田和1400余人畜的用水还等着提灌开通啊。”
“他的工作环境和别人不一样,而且都地处偏僻深山,条件极其艰苦,十分不容易。”采访中,该县农机局局长张朝富告诉笔者。然而,在海宇清看来,这样的生活他早就习惯了,“和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反而有一种上好的乐趣。”
“提灌口喷出清泉,就是我和大伙最自豪的的时刻。”海宇清还清楚地记得,22年来,他每到一处,群众就欢迎一次;每当提灌喷出白花花的清泉流进干涸的稻田,他就仍不住一番激动,而且要持续很久。“只要是大家生产、生活都有水,我再辛苦也就满足了。”
据介绍,他负责提灌技术22年,每年约3/4的时间在乡镇。初步估算,其中约16整年的时间都在乡下度过。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