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农业产业化也需道德底限
时间:2012-07-25 13:39:47来源:作者:编辑

不久前去山东省采访的时候,菜农卢彬这样告诉笔者,凭良心种地,让更多的人吃上放心蔬菜、放心粮食,我们要走大众路线。

这番话,别有一番韵味。笔者认为,农业本来就应该是普罗大众的产业,然而近年来,随着各种“标签”的盛行,农产品就成了贴了金的香饽饽,价格不断翻番,尤其是天价蔬菜事件更是给农业的未来敲响了警钟。

2011年,曾有报道称某地的韭菜可以卖到每斤60多元,甚至每斤100元以上。这不是农业走上奢侈品行列的肇始,同样笔者相信这也不是农业高贵化的终结。在这股行业之风越吹越悬乎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弄清楚几个问题。

农业应该是安全的产业。现在提倡农业产业化,但不是不择手段的实现效益目标,必须有道德底线。而实际上,在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了效益,忽略道德。道德是效益的保障,效益是道德的货币化体现。没有道德的企业,注定了只能是昙花一现的悲剧,在这方面,近两年的例子太多了。那些以损害消费者的健康为代价的企业,没有长久维持的。农业本身就应该是安全性很高的产业,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本身就是为大众生产安全健康的食品,这是农业发展的应有之意,而不是炒作、达到利益目标的标签。

农业应该是大众的产业。我国地大物博,同样人口众多,再加上耕地质量不等、分布不均匀等因素,以有限的耕地数量去满足13亿多人口的生存需求本身就面临很大的挑战。如果再以很多的优质耕地去满足少部分富裕阶层的需求,那么牺牲的就是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既是不公平,长远看,也会使农业产业化失去更广大的市场。

农业产业链的利益最低端是农民。尽管所谓的天价、奢侈品农产品价格很高,但是,从现实的情况看,农民辛苦劳动一年的利润只有几万元,与所谓的巨额产值相比,只是杯水车薪。以这样的收入方式,农民没有更多的积极性种出更好的粮食和蔬菜。为了有更好的收入,只有使用剧毒农药等方式实现所谓的高产、优质,而这样的农产品却被贴上有机、绿色标签。发展下去,受伤害的不仅是消费者,更是农民自己。

现在回头看看,农业产业化发展到今天,我们得到了什么?为了孩子的健康,父母不惜高价购买进口奶粉,即使进口奶粉的价格越来越高。为了满足13亿多人口的需求,我们每年进口越来越多的粮食,就连原本自给自足的豆油市场也成了洋大豆的天下。我们正在以畸形的农业形态失去更多的本土市场。失去的比得到的多。

当道德与利益冲突的时候,人们的第一选择往往是利益。其实,舍弃也是得到,舍弃眼前利益,获得的将是更大的利益,以道德为底限,发展安全、高效的农业,让更多的人分享到农业产业化的果实。所以,凭良心种地、满足大众需求,在今天普遍追求金钱的农业产业化浪潮中,实在是一种高贵的品德。(于兴华)

评中评:

守住自己的良心底线,不转黑心的钱,可这样累积财富的速度太慢太慢,在没有规则的社会中,守住本心太难太难。

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竞争环境,严惩违规者,不仅能使食品安全,更能改变整个中国。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