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全区农业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全区农业工作在确保粮食总产量1485万吨的前提下,还要着重抓好两件事:让农民的钱袋胀起来,让居民的餐桌更安全。
一肩挑两事,扁担两头都要顾得到。记者看到,在当天会议上打头炮的,不是领导讲话,而是各市农业局(农委)向农业厅递交2013年粮食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与会人员解释说,今年我区将突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建设,确保不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件,这是农业工作的八大重点之一。
自治区农业厅厅长谢泽宇在会上介绍说,近年来广西农民收入增长较大较快,但与全国差距不减反增。去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6008元,同比增长15%左右,但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5%左右,相差了1900多元。今年定出的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1%以上。按照自治区提出的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到202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1.67万元(按当年价),比2010年翻1.88番,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实际增长10.3%,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这个担子并不轻。要使农民增收,就要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农产品不耐贮存,因此必须做大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像在旺销季节,部分水果采摘后可以放进冷库,蔬菜可以脱干水分,禽兽宰杀后可以变成半成品或熟食,之后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适时销售。产品不滞销、价格卖得好,农民朋友自然增收了。
扁担的另一头还挑着居民的餐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如海南毒豆角、江苏膨大剂致爆西瓜、南京漂白小龙虾、河南致人中毒瘦肉精等,使不少人在就餐前得先思量一番:桌上的东西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西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连续4年蔬菜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在98%以上。特别是去年,广西出台《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之后,到年底,所有的市、县和涉农乡镇组建了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每个乡镇设了监管员,每个行政村设一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员,这无疑从源头管理上极大地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