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而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和基础。从现实看,广西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存在着与其他省区相同的问题与发展瓶颈,但在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方面也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和有利条件,可以说,以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为突破口积极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正当其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打下基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客观现象,反映了农地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内在需要,对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地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都具有重要作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目前,广西土地承包权流转面积达530多万亩,占农户承包地面积的14%以上,涉及农户165万户,约占全区农户总数的15.2%。广西按照国务院部署准备用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这将促使各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规模和范围形成不断扩大之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了高效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和良种良法的推广,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加快了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就业和收入,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增添动力。近年来,广西积极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流转,在促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近1400家,另外桂林、贵港、玉林等地在家庭农场方面正在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在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的带动下,广西特色优势农业产业聚集效应突显,形成了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特色林业。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不仅引导农民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也促进了向现代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的速度,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增添了强大动力。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提供保障。农业服务社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内在要求。目前,广西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多元化社会主体广泛参与、服务方式和手段多样、内容丰富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涵盖农业生产服务、农业科技服务、农业基础设施服务、农村经营管理服务、农村商品流通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信息服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等诸多领域,既有力地支撑了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也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