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资讯
农村劳动力短缺制约农业发展
时间:2013-06-27 08:55:02来源:作者:刘毅

  近几年,每到乡村走走,发现在地里干活的农民少了,而且大多数是中老年农民,有时农时给耽误了。农村劳动力短缺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现象,农村本来不缺劳动力。是因为农民进城打工,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进城了,农村剩下都是少数的中老年劳动力。现在,在地里干活的基本上都是40岁以上的农民,其中妇女劳动力占多数。据柳江县相关部门统计,2011年,该县有农村劳动力28.6万人,而在家做农活的只有10万人左右,山区农村,在家做农活的劳动力不到总劳动力的35%。

  大部分青壮年农民都进城打工了,难道农村就不需要青壮年农民做农活吗?非也。只因农民进城打工得到的工资高,而在家搞农业生产,得到的收入很低,高收入自然是农民就业的最好选择。现在进城打工,正常年收入2~3万元,一些建筑装修及技术工种,年收入4~5万元,是在家种田地收入的6~10倍。农村不是也有高收入的产业吗,农民怎么还进城打工呢?农村高收入的产业只是少部分(水果、蔬菜、桑蚕),而且是靠近城市的少部分农村,大部分农村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还是以生产水稻、玉米、黄豆、花生、甘蔗为主,每亩年纯收入500~1500元左右。大部分农民人均只有2亩左右的田地,光靠种植粮食和甘蔗,人均年纯收入不到3000元,生活相当艰难。

  农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吗?在现有土地体制条件下,至少在广西需要大量劳动力。因为机械化程度低,地块划小,而且大部分耕地都不是平原,只有依靠劳动力的投入,才能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近几年,在柳江县农村,砍甘蔗、收水稻、挖莲藕、收水果、种树、种果等农活都要请人帮做工,按工时付酬。碰上年节的时候,请工更难,增加工钱都难请,耽误了农时,影响了生产。农村留守老人也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比如,柳江县三都镇,有几百70~80岁老人在帮老板整收获的葱花。每整100斤葱花,有30元左右的收入。老人的工作也给农产品经纪人帮了大忙,因为农村主要劳动力不愿做这类工。一些农民种下作物后进城打工,疏于管理,作物产量低,品质差,收益很低。个别农民干脆把耕地撂荒,因为,耕地面积不多,又不连片,别人不愿租来耕种。

  农村劳动力短缺,使得农村请工工钱上涨。在柳江县,前几年每天40~50元能请一个农工,现在要80~100元,而且还要包吃中午餐,请工价钱上涨一倍。农村请工贵,那为什么青壮年工还进城打工呢?农村需要请工的,大部分是季节工,是比较辛苦的工,是短期用工,青壮年农民是不愿在家做这些短工的。

  要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现状,笔者认为有几个办法:一是推行土地平整制,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情况下,把小块土地变成大块土地,有利于机械化的耕作,减少劳动力的投入。二是有大、中、小型多种农业机械投入农业生产,适应不同环境下的农业生产,尽量解放农村劳动力。三是成立农村劳务服务组织,建立农村劳动力服务市场,对需要劳动力帮助的农户实行计筹服务,不论长短工种,按工计算,按劳付筹。四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靠近城市的农村引导农民发展蔬菜、水果等劳动力密集型农业,在远离城市的农村发展桑蚕、山区水果、粮食、甘蔗等农作物。五是鼓励土地转包,进城打工的农户把土地转包给在家劳动的农民耕种,增加人均土地耕作量,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六是大力推广农业生产先进实用技术,减少农村劳动力的使用量,减轻生产劳动强度,使农村劳动力在生产中更加自由。七是国家适当提高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价格,使农民比较的收益进一步提高,有利于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回归农业生产。八是推行农场或农庄经营制,大户生产,土地集聚,农场或农庄主可大量使用机械生产,可请长工和短工,节省劳动力的使用,节省工钱,增加农业效益。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