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东风农场职工利用冬闲田种植冬种蔬菜。时下正值蔬菜管理、收成时期,农田里随处可见职工们忙碌的身影。
东风农场人多地少,现有可耕种土地面积不到2.3万亩,家庭农场数却达1700多户。怎样在有限的耕地上创造出更多效益?经过深入调研,该场决定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等优势,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冬闲田种植西葫芦等短、平、快作物。
该场首先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剑江分场完成了道路水泥硬化建设,陆斡分场300亩水肥一体化蔬菜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农田水利灌溉网逐步得到完善。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打消了职工对种植短、平、快作物用水难、运输难等方面的顾虑,职工种植热情高涨,并尝到了甜头。许多职工群众已不满足于一年两季的种植模式,开始大力发展秋冬种植产业,逐步把冬闲田变成冬忙田、效益田,提高土地利用率。经过多年的实践,冬闲田蔬菜已成为这两个分场的特色产业,效益越来越明显,其规模也从刚开始的零零星星发展到300多亩连片种植,成为农业增产、职工增收的有效途径。
如今,利用冬闲田种植秋冬菜已经成为剑江、陆斡分场职工的固定种植模式。今年,剑江分场更是加大了短、平、快作物种植的力度,同一块地全年可以种植三季作物,西瓜-水稻-蔬菜或蔬菜-西瓜-蔬菜的种植模式,给职工带来了可观收入,预计在一年三季的种植模式下,每亩地可以给职工带来近3万元的收入。曾经荒废的冬闲田,如今成了职工群众名副其实的增钱田。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