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县双桥镇下渌村……农村常见的水牛……如今仅剩下1头。村里人打趣说:‘现在牛是当宠物养,以后小孩要看牛只能去别村看了……牛的消失,见证了武鸣县双桥镇下渌村农民生活的变迁,也见证了农村党员带领村民致富的历程……”这是新华网记者深入武鸣新农村建设典型、全国文明村下渌村采访后所作的精彩描述,也是对武鸣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肯定。
2005年11月,被确定为自治区建设新农村试点县后,武鸣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擂响战鼓,掀起建设新农村的热潮。如今,通过努力探索建立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动作用的新机制,创新新农村建设模式,积极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活动,该县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创新机制添活力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武鸣县始终把建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机制作为长效机制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行“支部+协会”模式,建立农村党组织带动致富机制,通过党支部带动,组织各种专业协会,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积极带领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新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在党员中开展“致富共富结队帮扶”活动,党员群众采取多种形式,自愿组合成党群致富联合体。目前,全县共结成党群致富联合体2089个。其中,该县开展的一个党(总)支部一个实践活动,一个党小组一个活动载体的主题实践更为新农村建设添加活力。
锣圩镇淝阳村党总支在开展“三联五强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中,实行镇班子成员联系村党代表,村党代表联系村普通党员,普通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制度,基层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党员素质、管理水平、服务能力、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武鸣县除做好做足宣传造势工作外,还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他们带头并带领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3月中旬,武鸣县城厢镇五海村召开群众大会,决定整治乱搭乱建的现象,“会上热情高涨,会后一声不响”,群众都舍不得拆掉自家的猪牛栏。关键时刻,外上屯70多岁的老党员陆敏生挺身而出,爬上自家猪栏,掀瓦拆墙,第一个推倒了猪栏。在他的带动下,全屯仅用20余天就拆除了3790平方米的猪牛栏。
目前,全县共解决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1245件,为民办实事好事2893件,解决群众实际问题2671件,开工建设新农村项目315个。
五种模式注“活水”
今年,武鸣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投资为3.2亿元,其中农村道路建设1.93亿元,农村水利建设7963万元,教育文体项目建设1327万元,广播电视电信建设2109万元,医疗卫生建设完成658万元,生态能源建设完成480万元,将重点建好3个试点示范镇和24个试点示范村(屯)。
为此,在建设过程中,该县初步形成了5种投资建设模式,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水”。
一是民办公助模式。主要针对小流量水利设施、村(屯)道路等投资较少的项目,采取以群众集资为主,政府给予物资或资金补助为辅的方式进行建设。
二是民办社会助模式。主要是对一些群众自筹资金投入项目,在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参加建设的同时,争取社会资金投入。
三是民办商助模式。主要是针对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好或群众外出务工、经商较多的村屯,采取发动经济能人、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等共同筹资的办法进行建设。
四是公办民助模式。主要是针对大流量水利设施、通乡公路等投资较大的项目,采取政府投入为主,群众在征地拆迁等给予帮助为辅的方式进行建设。
五是政府投资模式。主要是针对投资额较大的公益性项目,采取争取上级资金和县级资金配套的方式进行建设。
文体工程强动力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武鸣县坚持突出壮族特色文化,注重群众的广泛参与,大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全县先后修建16个乡镇文化站,300多个乡村(社区)活动场所,实施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举办了“三月三”歌圩、新创民歌大赛等活动。去年,该县尼达尼合唱团演唱的《壮家五色饭》、文化馆创作的壮族师公戏《丰收四季》等先后荣获全国大赛的金奖。该县还在南宁市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武鸣县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想群众之所想,迅速拉开了以“663文体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活动的序幕。“663文体工程”,即县里组织举办好6大盛会: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圩活动、9月新创民歌大赛、“泥土芬芳”文艺汇演(调演)、千人书画比赛、全民健身周活动及四年一次的全县体育运动会;各乡镇要负责“6个100”:建立健全100支业余文艺队、100家文体中心户,每年举办100场文艺演出、100场电影晚会、100场篮球比赛、100场棋牌比赛;全县各村委(社区)每个季度要组织“3个一场”:一场文艺演出,举办一场电影晚会,开展一场篮球比赛。
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活动,为该县构建“和谐武鸣”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大皇后村农民覃立国高兴地说:“现在我们农民吃穿基本不愁了,就盼着能与城里人一样,文化活动丰富一些。县里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活动,想的跟我们真一样!”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