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富村、文明美村、法制稳村”为主要内容的章丘新农村建设已历时一年多,章丘新农村是咋建的?成效如何?近日,记者走进章丘的农村,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个“章丘版”的新农村渐渐揭开面纱。
十大产业富农户
为做好农村产业这篇大文章,章丘市确立了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北部高效农业、中部农业产业化的三路并进的产业富村发展战略。同时,该市加大乡土人才培养,引导群众走现代农业道路。目前章丘已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98家,农业龙头企业达173家,奶牛、大葱、食用菌、花卉等十大产业初具规模,带动农户10余万户。产业富村,让章丘农民真正尝到了发展的甜头。
随着章丘县域经济的发展,落户章丘的企业越来越多,该市抓住时机,积极培训技能型农民工,引导群众向二三产业发展,到2010年,将有75%的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农民增收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支持。2006年,章丘市“三农”投入达到了4.3亿元。水、路、电、教育等直接关系农民生产生活的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6240元,增长14%。
文明美村新乡风
入夏以来,官庄乡吴家村的张文峰白天在大棚侍弄菜,晚上到村文化大院给乡亲们拉一曲二胡。7月初,他还要和村里的剧团到百脉泉广场参加消夏晚会。庄户剧团进城送文化,是章丘市这几年才出现的新鲜事。
为在文化层面上体现新农村的新面貌,章丘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目前,章丘908个村都建立了远程教育接收站点,新建或改建文化大院300多个,小康电子书屋200个。同时,宣传、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部门以文化下乡为载体,多次举办民间艺术表演、文化艺术节和广场消夏晚会,为广大群众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新农村文化建设最终要让农民唱主角,目前已组建了100多个农民业余文化团体。曹范镇的同乐剧团由农民群众自发组成,常年活跃在城乡的大街小巷,深受欢迎,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庄户人的戏班子”。
依法治理乐农家
每年,明水街道廉颇村的村民都会收到一份“账单”,全村的收入支出一目了然;每月,村干部都要就全村的大事小情接受村民质询。
廉颇村是章丘市村务依法治理的典型。在新农村建设中,章丘市把依法治村作为稳定农村的重要抓手,把法律知识普及到每一个村。同时,扩大群众对政务、财务和其他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相继实行了信访工作“三书一挂六联”责任制和信访代理制。从去年7月份开始,该市市级领导轮流坐班接访,使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更加畅通。随着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干部公示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日臻完善,群众权益得到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群众的法律意识也日渐提高。
“产业富村”鼓起了农民腰包,“文明美村”提高了农民素质,“法制稳村”提高了农民的法律意识,如今,章丘新农村发展之路越走越踏实。今年1—5月份,章丘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770元,同比增长10.04%。(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