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乡村动态
京西农民致富告别“黑白灰”
时间:2009-10-30 09:21:40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过客

如今,当人们为躲避炎炎夏日出游京西,或攀上灵山顶峰,或荡舟十渡水面尽享清凉时,他们可能很难想象,不过几年前,京西的大部分山区还是一处因大量生产煤炭、白灰、水泥而污染出名的“黑白灰”基地。其中,尤以利润空间最诱人的煤炭生产,对环境的破坏最大,吸引的农村劳动力最多,劳动环境最差最危险。为还首都一片蓝天,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近年来,“黑白灰”产业集中的门头沟和房山两区相继调整了产业结构,陆续关闭了当地大部分“黑白灰”企业,特别是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和旅游接待等煤炭替代产业,让在煤炭产业链上谋生的大批农民,走上了一条条致富新路。而那些如今已不用再提心吊胆靠煤发财的京西农民们,眼见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都笑称:“我们发财不用再走‘黑道’啦!”

放下煤车去种菜昨天早晨,在房山区青龙湖镇一处设施农业大棚里,菜农杨国森与妻子一起,为反季节的西红柿施肥。室外气温已高达30℃,蔬菜大棚内更是变成了桑拿房,但夫妻二人还是坚持给棚里的菜施好了肥,才出来透口气。“俺们种菜有两年了,跟着技术员边学边干,收入挺稳定。”杨国森告诉记者,10年前,家住大安山西苑村的他就在当地煤矿工作了,每天从井下用手推车把煤送到地上。“一月平均能挣两千多,但下井都有任务,完不成就罚,危险性也大。”

两年前,煤矿关闭了,杨国森赋闲在家,想找事干又苦于没有技术,饭碗没了,家里的日子一下拮据起来。村里像他这样的少说也有七八十户。后来,在青龙湖投资建起300亩菜园的老板韩树辰,了解到杨国森他们村的情况,一下子从村里招来100多人加入他的菜园,让这些挖煤挖得一身黑的矿工种起了反季节蔬菜,成为专职菜农,每人每月收入1000余元。

走出煤窑搞接待中午,门头沟区斋堂镇火村的“祥和”农家院内,飘出了阵阵肉香,院主人梁仕梅正把刚出锅的小鸡炖蘑菇端到客人的餐桌上。以前,梁仕梅和丈夫同在村里的小煤窑做工,日子过得很红火。2000年,村里关闭了所有煤窑,夫妻俩一起“下岗”了。村集体为解决村民转产就业,治理、美化村内环境,通过村民集资入股,开发了双龙峡旅游景区,引导失业矿工家庭搞民俗旅游接待。随着双龙峡景区逐渐被游客认可,梁仕梅家的生意也日渐红火,今年“五一”黄金周,她家就接待了50多位客人,纯收入超过6000元。另外,村里还优先推荐矿工到景区就业,现有80余人在景区上班,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

离开煤矿种果树晚上,房山区南窖乡花港村内响起了“嘟嘟嘟”的马达声,果农隗合友开着农用车收工了。“以前,我拉煤块搞运输,现在煤窑关了,我就跟着村集体种桃树,收入虽说没以前高,但比拉煤轻省多了。”隗合友所在的桃园,大部分劳动力以前都从事煤炭开采、运输与销售,随着煤矿相继关闭,村民失去了收入来源。村里为安置他们就业,在海拔400多米的山坡上引种“九九桃王”,现已发展600多亩,年产5万多公斤,解决了40多名村民就业。

在门头沟区王平镇,6个村通过复垦土地,建设节水灌溉设施800亩,栽植大樱桃、京白梨、薄皮核桃、精品葡萄等多个品种5万余株果树,解决了上百名煤炭相关产业农民就业。

目前,门头沟和房山两区已通过发展煤矿替代产业,组织农民参与就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信息和一条龙服务等办法,解决安置了两三万农民就业。其中,房山区安置直接从事煤矿、灰矿等资源型产业的9000名农民就业,占因关闭煤矿失业农民总数的64.2%。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