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兖州市现有401个行政村,前些年经过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但村庄规划不一、经济发展缓慢、环境脏乱差问题仍然突出存在。2005年初,该市在全面普及文明一条街的基础上,提出了创建文明小康村的设想,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益探索。
根据不同镇村的经济基础、特色优势,兖州有重点地规划建设特色鲜明的镇村,迈开了工作的第一步。市里先后聘请了上海同济规划院、山东城市规划设计院等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帮助各镇编制了镇域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规划编制中,兖州注意与济宁组群结构大城市和本市城市总体规划有机衔接,将水、田、绿、林、村、路与工、商、行政事业通盘考虑,形成了配套完善的规划设计体系。在村庄设计上,他们突出功能分区、组团建设,合理布局住宅区、经营区、文教区、实行道路、供水、供电、燃气、电话、有线电视和绿地美化“七统一”,办公室、幼儿园、小学、诊所、文化大院“五公用”,全市8个镇已完成了新一轮镇域总体规划的编制。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合理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启动实施“清洁家园”工程,实现了村庄硬化、亮化、绿化、洁化、美化的“五化”目标。
建设新农村没有一定经济基础是不行的。如何建设新农村,兖州市领导达成了共识:抓好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城市,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建设新农村。
为把这一决策落实到行动上,兖州市确定了“突出抓工业、重点抓项目”的工作思路,坚持骨干企业抓大投入、招商引资抓大项目、民营经济抓大环境,强力打造造纸包装、煤电化工、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七大产业集群,推动大企业向大集团转变,大产业向大集群转变。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6家,带动建设了林纸、畜牧、粮食、蔬菜、水果等10条产业链和一大批规模种养基地,全市80%的农产品和7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反哺农业创造了条件。近几年,全市每年通过各种途径支持农业的资金都达到1亿多元,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