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新闻网9月3日电(王雨 杜昱欣) 在旧定陇公路沿线,漫山遍野全是长势喜人的马铃薯。整片整片绿油油的马铃薯,远远看去,没有尽头。这里就是定西市团结镇马铃薯产业“万亩长廊”建设基地。
初秋时节,记者来到这个镇的联庄、唐家堡、高泉、寒树村沿线,映入眼帘的一幕幕情景使记者感到振奋,万亩马铃薯标准化示范长廊并非仅仅是马铃薯种植基地,而是各具特色,种同样的马铃薯,做的却是不同的文章。联庄村是“万亩长廊”中的马铃薯机播机收示范基地,连片的马铃薯长势十分喜人,记者看到现代化的大型打药车正在地里喷洒农药。驾驶打药车的师傅对记者说:“用打药车喷药,不仅速度快,而且喷洒均匀,喷洒效果好,既省时又省力,原来要干几天的活现在一天就干完了。”在联庄村的示范带动下,今年全镇完成机械化深松土2000多亩。唐家堡村则是地膜早熟马铃薯基地。记者看到村民将挖出的马铃薯按大小分类装箱,有位村民说:“这里种植的是早熟马铃薯,现在的马铃薯价格是根据大小区分的,大的马铃薯可以批发到六毛多,中等的是五毛多,分拣分装就是为了卖个好价。”他一边说话,一边干活,将分类箱码到地头,有的准备自己拉进城里去卖,有的等待客商上门收购。在“万亩长廊”的最南边,是高泉村种植的3000亩良种繁育基地。据村干部介绍,该基地主要依托省农科院、市旱农中心,以“团结薯”、“新大坪”、“陇薯5号”为主推品种进行良种繁育。由于该基地的示范繁育作用,使全镇良种率达到91.3%。该镇党委书记曹志强说:“镇上以‘万亩长廊’建设为主,不断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今年全镇种植面积由2005年的3.25万亩扩大到了4.12万亩,预计今年人均马铃薯收入将由2005年的712元增加到1500多元。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