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雪梨全是纯天然有机水果!”在云和县黄处村的水果基地,不见任何化肥、农药的痕迹,田边肥料桶里,堆满了鸡粪、鸭粪等有机肥。村民说,这些肥料都是当地养殖户提供的。
“农产品数量和品种增加,并不等于产业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如果农村的传统种养模式没有得到彻底改变,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没有完全落实,产业结构调整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黄处村村支书钟金生感触颇深,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该村在引导农民发展新型产业的同时,特别注重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农民进行产业升级。
对此,农民雷建松也有发言权:“自从学会了雪梨二次套袋技术,我种的梨无论是品相还是口感都有了质的提升,售价比过去提高了一倍多!”
成功推广雪梨二次套袋技术后,黄处村还对竹笋两用林进行高产改造,竹笋亩产值提高到近千元。
在实施种植业技改的同时,黄处村对传统的养殖业模式也发起了挑战,大胆引导农民将高山猪、鹊山鸡等品种从过去的圈养转变为如今的生态放养。“我家养了400多头高山猪,去年投入2万多元建立了循环利用沼气池,现在,猪粪产生的沼气免费提供给10多户村民使用。”养猪大户叶克飞告诉记者,这种新型的放养模式,改变了昔日猪棚臭气熏天的状况,村庄也变得整洁了。
据介绍,黄处村103户农民,家家走上了新型农业之路。今年前9个月,人均收入同比增长20%。
群众点评:黄处村鹊山鸡养殖大户严静波说,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村干部带领村民走绿色环保的新型农业之路。10个月来,他不仅养鸭获得10万元收入,鸭粪还作为有机肥额外赚了数千元钱。“生态好,我们钱袋也鼓了,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