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乡村动态
瓮安县“三议三公开”推动“一事一议”工作有序开展
时间:2009-11-02 15:15:1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瓮安县把破解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难问题,作为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尺,积极推行“三议三公开”,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不断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真正成为群众竭力拥护的民心工程。

  “三议”集民力办民事。“三议”:即一是村民商议。按照村级公益事业“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干、大家管”的要求,由群众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投工投劳、土地占补等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商定是否申报“一事一议”试点项目。二是“两委”审议。村“两委”(村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根据群众意见,组织“两委”委员对项目申报条件、规划设计方案等进行讨论审议,重点审议项目建设是否符合村情实际、是否符合奖补政策要求等。三是“两会”决议。“一事一议”试点项目经过村“两委”审议通过后,及时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就项目设计、田土调剂、筹资投劳、后续管理等事项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讨论协商,形成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并要求村民书面签字承诺,最后向县综改办进行申报。

  实行“三议”机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群众的事情群众办,办群众自己想办、能办的事情。同时,通过村民“决议”和书面承诺,让群众议定的事项更具强制性和约束力,更好地集中群众力量,为“一事一议”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珠藏镇桐梓坡村通过“一事一议”项目,争取财政奖补资金38万元,拉动群众出资出劳计375万元, 全村老小齐上阵,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修建了总长近45公里的通村、通组水泥路。木引槽乡大坝村龙洞组凭着民主决议凝聚的强大合力,全组10多户中能上阵的7个劳动力,充分发扬“愚公”精神,没日没夜凿山开路、铺石打砂,一条1000多米长、坡度40度左右的硬化道路凸显山间,圆了几代人的“通路梦”。

  “三公开”保民权聚民心。“三公开”:即一是实施内容公开。将项目实施地点、项目规模、群众投资投劳数、财政奖补金额(物资)、土地(房屋)占用情况等,在群众大会上进行公布,并在村寨进行书面公示3天,无异议后组织实施。二是实施流程公开。对从项目申报、审批答复、组织实施、检查验收、管理使用等项目实施全部流程进行公开。三是实施结果公开。项目建设结束后,将物资的投入使用情况、群众投资投劳情况、项目建设情况等进行公示。

  实行“三公开”,对“一事一议”项目进行“阳光操作”,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广大群众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是否真正“把钱用在了刀刃上,把力使在了关键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凝聚了民心。“以往搞村级公益事业,多少钱、怎么搞乡里面、村里面说了算,不进行公开公示,或者公开不到位,即使你是实打实的做了,群众还是认为有猫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现在搞‘一事一议’项目,让群众全程参与和监督,了解实际情况,大家就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是银盏乡飞练村副支书腾久朝的真实感受。由于公开及时到位,该村“一事一议”项目实施顺利,群众投工投劳积极性高涨,68岁的留守老人林文斌,主动打电话催促在外打工的儿女媳妇交纳保证金,并请人代替儿女媳妇完成组里投工投劳任务。在两个月的时间内,群众投工投劳9500个,硬化道路3.5公里。

  “一事一议”财政以奖代补试点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农村“两工”取消后,村级公益事业“无人想、无人干、无人帮、无人管”的“四无”向“有人想、有人干、有人帮、有人管”的“四有”的转变,有效探索出了一条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新路子。2009年,全县共实施“一事一议”项目64个,涉及全部23个乡镇,总投资7000多万元,劳动群众投资投劳50万个,受益人口10万多人,全县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