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乡村动态
社会文化心理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时间:2009-11-02 15:18:0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王敏生

  黑格尔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一切社会现象的背后,都一定有着某种社会文化心理的支撑并反映着这种社会文化心理,否则,这种现象一刻也不能存在。当代中国的教育现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背后也必然有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支撑。J·M·索里 与C·W·特尔福德 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说:

  “一个社会分配其资源和教育其儿童的方式,反映着它对人的本质与价值的想法,也反映着关于它对公民的公共职责的基本设想。这些基本哲学信念和假设是人类风俗、社会安排以及个体活动中所含有的,又转而对这些方面产生巨大影响。虽则这些原则中有些在法律条例和社会习俗中得到自觉的系统阐述和明确表达,但有许多仍然大体上是不自觉的和尚无明确表达的,是被视为当然的并似乎是为人的本质和宇宙所固有的。”

  因此,支撑着目前教育现状的社会文化心理可分为两个层面:其一为意识层面的社会文化心理,指的是在各种现存教育实践中得到自觉的系统阐述和明确表达的部分,是显在的、自觉的、高度分化的,一般是用专业性很强的概念或术语或有意识地对这种概念或术语的实践来呈现的,由于现时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所谓“隔行如隔山”,这种自觉的意识不可能为普通大众所拥有,只有少部分专家、学者或专业人士才具备这种难得的能力;其二自然是无意识层面的社会文化心理,它是弥散的、无序的、潜在的、未分化的,“不自觉的和尚无明确表达的,是被视为当然的并似乎是为人的本质和宇宙所固有的”,但却渗透到普通大众,包括那些具有超出常人的“概念能力”的专家、学者或专业人士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建构了他们的自我与日常生活形态;它就像空气之于人类,无所不在,而人们却又往往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然而,一旦空气被剥夺,却必然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恐慌和痛苦,引起他们的挣扎和反抗。因此,正是这种潜意识层面的社会文化心理为学校或教师的教育行为划定了界限,决定了在学校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教什么、怎么教等等(这些问题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表现出我们对于健全生活、健全个人及健全社会的看法)。根据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意识只是巨大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那八分之一的部分,而正是水底下的那看不见八分之七,即潜意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

  如上面所说的,大众对于教育的态度主要是由潜意识所引导的,那么,意识难道在大众对教育的心理上不起什么作用吗?非也。对于大众而言,学校教育是个“黑箱”——他们对学校于儿童的身心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并不了解,对于真正的教育家而言,这或许是至关重要的,可普通大众往往却并不关心——他们最关注的是学校教育对他们的孩子从学校出来后的就业情况或前程会产生什么影响,即“黄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是他们对于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几乎唯一的评价标准。要求学校教育为受教育的人带来社会地位或物质财富,自然无可厚非,然而,这恐怕只是教育的功能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另一方面,用“黑箱”的方法来探测学校教育的好坏也并非不可以,但大多数人往往并不明白自己对于“黑箱”内部结构的种种猜想是由自己对“黑箱”的“输入信号”所主导的(因为他们往往是不自觉地运用着这种方法)——不同的“输入信号”在“黑箱”的另一边会得到不同的“输出信号”,从而决定了你对“黑箱”内部结构的猜想;单一的“输入信号”必然会得到单一的“输出信号”,从而导致单一的评价和评价标准。虽然如苏格拉底所说,“没有经过省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可世上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普通大众不能省察到自己所使用的“黑箱”观测方法的局限性也是很可以理解的。

  以“功利”作为对教育这只“黑箱”的“输入信号”从而评判这种教育的好坏是由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的。为什么呢?按照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的说法,我们的祖先居住在黄河流域,自然界条件恶劣,“颇乏天惠”,为谋生起见,生活非常勤苦,于是养成了“重实际而黜玄想”的民族文化心理,而一个民族的文化似乎存在着一种“蝴蝶效应”——这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一个词儿,其大意是说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即是说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这种文化上的“蝴蝶效应”决定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发展方向。周作人在《中国的国民思想》一文中曾谈到过国人这种“讲实际”的国民性特点:

  “至于中国人的信宗教,也是完全为帮助现在的生活,并不是为死后的永生。试看到妙峰山拜菩萨的人很多,可是他们朝山拜佛,大多数是求现在的幸福的。再举一个显明的例,财神庙是很有名的,到了财神菩萨生日的那一天,大家去求发财,可是到了第二天,大家就把财神菩萨忘记了,其实并不是永久忘记,其所以崇拜财神菩萨的原因,无非只是祈求现在发财而已,不像基督教徒一样每饭不忘,吃饭也祈祷,同时他们的祈祷只是求神的保佑,没有其他的目的……”

  在国人看来,只要现在的问题解决了,目的也就达到了,至于死后能否免去轮回或引入天国是并不太在意的,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此之谓也。“讲实际”并非中国文化的缺点,正如周作人在同一篇文章里说:

  “有一位外国人问我:‘中国的国民性怎样?’我说:‘中国人是人,是生物,他要生存,这是中国人的国民性,此外并无什么古怪异常的地方。’因为中国人是人,是生物,要生存,所以你不让他生存他是要反抗的。有许多宗教,不希望现社会的生存,而希望永久的生存,因此性格转变了。中国就没有这种转变,所以中国思想是很平常很健全的。”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