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乡村动态
河北省城镇居民收入四年涨五成
时间:2009-11-03 08:34:32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过客


昨天,河北省统计局发布统计报告称,党的十六大以来,河北经济获得快速的发展,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局面。

  数据显示,2006年河北省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11660.4亿元,与此同时,河北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0304.6元,比2002年增长了54.3%。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万元

  十六大以来的几年间,河北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翻两番,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积极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河北经济获得平稳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数据表明,这几年,全省经济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也连续迈上新台阶。2003~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分别跃上7000亿元、8000亿元和10000亿元台阶,2006年达11660.4亿元。2003~2006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1.6%、12.9%、13.4%和13.4%,年均增长12.8%。

  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相对应,河北城乡居民的收入也在稳步提高,发展的成果正在惠及全体城乡居民。

  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达10304.6元,比2002年增加3625.9元,增长54.3%,年均增长11.5%;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343.5元,比2002年增长44.9%。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2002年的18.7平方米增加到21.8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由24.9平方米增加到29.1平方米。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民营经济已占半壁江山

  经济总量的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疑都依赖于国民经济各次产业的发展。统计表明,农业经济取得可喜成绩,二、三次产业全面发展。民营经济开始支撑“半边天”。

  省统计局的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粮食生产连续三年获得丰收,扭转了自1999年以来连续几年减产的局面。蔬菜、水果、肉类、禽蛋等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工业也获得快速发展。

  与三次产业发展类似,河北的民营经济也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河北民营经济已占整体经济的“半壁江山”。

  2006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8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突破50%,达50.4%。其就业人员1260万人,增长49.3%,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转变

  资料表明,2003~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479亿元。优势主导产业投入得到加强。2006年装备制造、食品、纺织、建材等主导产业投资增速均在46%以上。“河北一号工程”曹妃甸、邯峰发电项目、华北电力集团河北北部送变电项目、河北电力公司河北南网送变电项目等投资均在50亿元以上。

  此外,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功不可没。进出口贸易较快增长,规模实现突破。2003~2005年,进出口总值先后突破80亿美元、100亿美元和150亿美元,2006年达到185.3亿美元;2003~2006年,进出口总值和出口总值年均增速分别为29.1%和29.3%。

  省统计局的相关人士介绍,这几年河北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和带动作用增强。2006年,钢铁工业着重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加快了优化整合和产品升级步伐,钢材板带比达到53.9%,比2002年提高27.3个百分点,由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转变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此外,社会事业发展顺利。统计表明,从2003年起,在全省组织实施了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农民减负增收等“十项民心工程”,广大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呈现逐步下降态势,2006年为3.84%,控制在4.6%的调控目标之内。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