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群众脱贫--湖北省英山县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战略纪实
时间:2009-11-20 13:45:39来源:作者:贝宜可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湖北省英山县委县政府以促进重点贫困村整体脱贫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为目标,全面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战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了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四年来,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的54个重点村中,已经有15456个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
思路一变天地宽
在扶贫工作中,英山县着力拓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的新思路,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搬迁扶贫、科技扶贫、转移培训”五大扶贫工程,实现了由分散解决千家万户的脱贫问题向主攻重点贫困村,由主要依靠单一的扶贫资金投入向社会多元化资金投入的重大转变。
实施基础扶贫,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该县以扩大灌溉面积、消灭水利死角为主,确保基本农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在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上,以打水井、建蓄水池为主,解保群众饮水卫生达到部颁标准;在通村公路建设上,以延伸里程、提升等级为主,使通村公路基本实现“黑色化”;在通讯设施建设上,村村通固定电话并实现移动电话信号全覆盖;在改善办学条件上,全面实行危房改造,配齐配强任课教师,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在医疗卫生建设上,每村建一个标准的卫生室,从业医生一律培训考核凭证上岗,使农民达到初级卫生保建水平。
实施产业扶贫,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各重点贫困村实际情况,英山县因地制宜发展茶叶、蚕桑、板栗、药材等特色产业,并将退耕还林政策向贫困村倾斜,通过实施整村推进的重点村人平达到1.5亩经济林以上。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广阔的山场、库区、塘堰,大力推广畜禽养殖和优质养鱼技术,鼓励农户进行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实现加工增收。同时狠抓龙头企业以带动产业发展,先后按“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组建了英山绿屏茶叶有限公司,大别山茶业有限公司和英山县天蕊茶业有限公司,通过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实施搬迁扶贫,着力改善贫困户的居住环境。一方面杜绝滥占耕地的行为,保护农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基本农田,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地区的贫困人口和居住在高寒山区的“独屋”户,本着自愿的原则,实行搬迁扶贫,鼓励农民按现代化新农村的要求建设自己的家园。同时,搞好配套服务,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生产生活有保障,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实施科技扶贫,提高劳动力素质。围绕“一户培养一个科技致富带头人”的目标,按产业开发的不同环节,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培训,使85%的农民较快地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依托种养加大户推进先进实用技术进村入户,改变落后的种养方式和陈旧的种植模式。2006年全县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500人,其中重点村转移培训1500余人,外出务工农民年收入基本达到1万元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
捆绑资金攻项目
2006年,英山县进一步加大了整村推进的工作力度,全县15个整村推进重点村项目资金投入共1880万元,扶持建设31个扶贫项目,重点村扶贫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在整村推进重点村建设上,英山县坚持“五个结合”即:重点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自力更生党员示范相结合,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文明新村建设相结合;有效地保证了重点村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面貌,实现产业发展,实现群众脱贫。温泉镇黑石头村列入2006年整村推进重点村后,先后投入扶贫资金120万元,重点发展了产业基地、养殖业、道路、搬迁扶贫、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电视电话等几个关系全村发展的建设项目,使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贫困人口由原来的412人减少到85人,“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打电话难、看电视难”等多年的难题得到全部解决。
在对重点村建设的投入上,英山县将财政扶贫、以工代赈、老区建设等各类扶贫资金捆绑起来,将扶贫资金总量的80%集中安排于整村推进重点村的项目建设中。同时,县委、县政府按照重点村建设规划,把水、电、路、广播电视、通讯等“五到村”项目纳入各部门项目规划之中,千方百计把重点村的项目做好、做实。
在整村推进重点村建设的项目选择和资金使用上,英山县扶贫办紧扣“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优先多数群众急需盼望解决的项目,优先解决增加群众收入的项目,优先有特色有市场前景的项目,使群众在项目建设中受益。同时,把项目选择权、使用权、监督权、受益权交给群众,坚持实行扶贫项目资金运作阳光化管理,通过严格的规范管理,确保了扶贫资金用到了扶贫项目建设上,取得了扶贫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责任重如山
英山县坚持实行党政一把手扶贫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县“四大家”领导班子共同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扶贫部门具体抓、乡镇领导合力抓、部门单位配合抓的整村推进工作机制。近四年,县委、县政府都把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作为向全县人民承诺办好的十件事之一。县“四大家”27名县级领导同志实行联村联户联项立下整村推进扶贫“军令状”,每个重点村由一名县委常委带队驻点,带领4-5家县直机关单位包点帮扶,制订联村联户联项责任制,量化产业发展和经济收入增长等指标,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与年终公务员考核评定等次、评先评模、工资奖励直接挂钩,县委、县政府实行按季督办、半年通报、年终考评结硬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