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乡村动态
湘潭市实施“百千工程”服务新农村建设
时间:2009-11-23 09:32:52来源:作者:新生
  今年以来,湘潭市新农村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百千工程’、服务保增长”行动的统一部署,坚持点面结合,不断完善“领导办点、后盾单位和企业帮扶、队员下村、社会共建”的办点模式和“四大工程”、“五改一整治”的建设模式,有力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保持了农业增效、农村经济总量增长、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

  上半年,湘潭市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努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业的影响,实现农业总产值39.6亿元,同比增长5.3%,完成农业增加值22.8亿元,同比增长5.2%,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4078元,同比增长7.3%。

  示范村发展成效明显

  早在年初,湘潭市委、市政府就召开了实施“百千工程”服务保增长活动动员大会,拉开了全市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的序幕。会议确定了全市示范村建设实行市、县、乡三级示范,继续实施“百村示范工程”和“百村帮扶工程”。湘潭市从100个市级示范村中选出30个作为市级领导办点示范村,同时,落实市级后盾单位137个,并从市直机关抽调35名干部下村服务。

  为迅速打开新农村建设的局面,湘潭市级联点领导深入农村调研,并进行现场办公。市委书记彭宪法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专题调研,两次带后盾单位负责人到示范村现场指导,为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市委副书记、市长余爱国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九个率先”的发展思路,并带领后盾单位高标准严要求落实了项目资金。30位市级领导除联系示范村的工作外,还带队到帮扶村调研指导,帮助解决发展难题。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市级领导到村现场办公40余人次,落实项目资金1544万元。

  上半年,全市100个市级示范村共投入资金2829万元,同比增长28.3%。200个市级帮扶村共筹资1858.5万元,同比增长50.8%。全市共硬化村道129.4公里,整修渠道106.8千米,整修塘坝350口,完成农网改造6066户,建设沼气池1480个。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全市示范村和帮扶村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三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示范片建设初具规模

  今年,湘潭市在沿107国道和320国道的乡镇中,选择了一批工作基础较好、产业发展相对集中、资源优势明显的示范村,规划为新农村示范片予以重点打造,包括湘潭县河口镇、泉塘子,湘乡市东郊乡、龙洞镇,韶山市韶山乡,雨湖区长城乡和岳塘区昭山乡等7个示范片,以引导全市100个示范村由点向片扩展,带动全市的新农村建设。

  各县(市)区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等措施,使示范片在规模和效益上初显成效。

  雨湖区、岳塘区充分发挥城郊型农业的特点,结合各示范片的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以项目建设推进示范片区建设,重点抓好了马鞍现代农业示范园、赶鹿坡休闲农业等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近5000万元。湘乡市东郊、龙洞示范片通过示范区基地项目的发展向周边辐射,逐步形成了以“种养殖业、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主导产业。韶山市示范片基本形成了以休闲旅游为主导的“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今年已完成投入1000多万元,重点发展农家乐、休闲垂钓等项目。湘潭县示范片已发展湘莲、野菜、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产品基地近4000亩。该县河口镇政府投入近50万元,邀请专家为河口现代农业示范园制订了特色农产品、农业旅游、人文居住、农家乐四大产业发展规划,项目核心区占地8000亩,发展区2万亩,目前已完成初评。湘乡市两个示范片广泛筹集资金,累计硬化村道74.7公里,整修水渠22千米,加固大山塘25口,“五改一整治”800户,建沼气池1289个,辖区内的农网改造也全部完成。

  在注重生产发展的同时,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狠抓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了文明新风尚。湘乡市东郊乡示范片内的西北村充分利用已有场地,投入3万元开展广场健身舞,丰富了本村和附近金星、田园等村的村民文化生活。岳塘区示范片先后对80多位养殖户进行了技术培训,举办农民综合素质培训12期,培训1500人次,大大提高了村民的致富能力和环保、法制意识。韶山市示范片建立了高标准的村务公开栏,对建设项目、财务收支等情况进行定期公示,充分保障了农民的知情权。

  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上半年,全市新农村建设在抓好点、片的基础上,继续围绕产业建设、农村改革和社会事业等全面推进。

  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上半年,粮食和生猪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全市早稻种植面积达153.3万亩,同比增加7.1万亩;出栏肉猪220.78万头,同比增长5.3%;存栏生猪270.1万头,同比增长4.7%。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提升,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1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9家。1至6月,全市农业产业化实现总产值121.05亿元,同比增长8.9%;上交税金1.3亿元,增长7%;自营出口3529万美元,增长5%。全市农业产业化新、扩、改项目41个,完成投资9.18亿元,占总投资的51.3%,建成投产后可新增产值42.5亿元。其中,伟鸿生态养殖和冷冻物流项目已投入5000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63%。休闲农业项目来势喜人,湘潭县的源中园等重点工程总投资规模都在亿元以上。

  按照省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要求,湘潭市农村新能源重点推广“猪—沼—菜”、“猪—沼—果”等农村沼气建设模式,新建户用沼气池5527个,完成率达110.5%。“百村帮扶”工程继续被列为市实事工程,且新增100个村的帮扶任务,目前,全市帮扶村已完成村道硬化53.65公里,农网改造133.5千米,整修渠道67.56千米,整修塘坝212口,新建沼气池241口。

  今年4月,市水利局正式更名为市水务局,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为适应“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在土地流转方面,目前,我市已签订土地承包经营合同28.5万份,新颁、换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54.8万本。耕地流转面积达18.12万亩,涉及农户5.8万户,分别占全市耕地总面积和农户总数的10.43%和10.3%。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市级培训2场,县级培训6场,乡级培训38场,村级培训87场,落实工作经费318.7万元。

  上半年,全市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资金1.47亿元,农机购机补贴比去年增长一倍,达到1820万元,退耕还林补贴到位2974万元,补贴总额达2.11亿元,人平103元。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市、县两级政府安排临时救助资金680万元,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城乡临时社会救助制度。义务教育全部实现免费,农村大病医疗统筹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低保标准较大幅度提高,2万多名农村“五保”困难群众的生活实现了从集体互助共济到财政保障这一历史性转变,强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湘潭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