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正当大路蔬菜纷纷“下马”时,涉县东豆庄村村民李庆丰种植的反季四季豆、晚西红柿、晚黄瓜等蔬菜成了市场上的“新宠”。据李庆丰介绍,他从事反季蔬菜种植已经有三年了,仅此一项,每年收入近两万元。
近年来,涉县农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市场做文章,巧打种植“时间差”、销售“ 空间差”、栽培“技术差”,闯出一条致富增收特色路。农民高兴地说,种植靠“三差”,日子真不差!
瞄准市场空档,打“时间差”。该县农民瞄准市场空档、错开农副产品销售的旺季,大力发展反季节特色高效农业,将发展蔬菜的目标瞄向分析市场需求变化和提高蔬菜上市的时间灵活度上,揣摩市场行情,掌握提前或延后蔬菜成熟期技术。石岗村村民利用地理优势,发展错季蔬菜种植,如今已达到“人均三分地,户均一个棚”,全村200多户仅蔬菜一项年收入100多万元,占年均收入的70%以上。
拓宽销售渠道,打“空间差”。该县农民自发组织了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培养农村经纪人,把农产品销售到各个领域和地域。这些专合组织购买了电脑、安装了电话,通过上网、看电视等途径,收集本地和外地销售点的需求信息,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涉县蔬菜专业合作社将农民分散种植的蒜薹、蒜苗集中起来,销往山西、河南等地,既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年为农民增加收入20多万元。目前,该县已建成15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达1.5万余人,年销售农产品2亿公斤,入社农民年均增收2000元。
实施科技兴农,打“技术差”。该县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在县乡村设立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利用县、乡、村三级网络加强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及时向农民推广适合本地的各种实用技术、新品种,引导农民发展绿色农业,建“绿色型”、“环保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通过培训和各类技术辅导1000多人变成了“土专家”。该县已建起名优特无公害蔬菜10万亩,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20多项,受益农民达8万多户。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