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怀安县头脑灵活的农民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大棚、食用菌培育、草帘加工、玉米秸秆粉碎等产业,使4000多农民靠错季经营当上了老板,实现致富增收。据了解,仅冬春两季可获利近亿元。
该县科学调优农业产业,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为主的设施大棚农作物,让农民在冬春“农闲”时节也能当上老板,实现致富增收。目前,全县共有日光温室蔬菜大棚6000多亩,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尖椒等受市场欢迎的蔬菜新品种,一年种两茬,第二茬在8月份开始育苗,11月份上市,从业人员有3800多户,每户平均有地1.5亩,成为冬春季蔬菜专业户。据了解,今年该县新增日光温室大棚500亩,其中柳南窑村200亩,叶家房村200亩,实现当年建棚,当年收益,目前蔬菜大棚生产出的百利西红柿、尖椒已经全面上市,卖上了好价钱,就目前形势看,每棚均收1万不在话下,有的棚菜老板有望收入2—3万元。尖台寨村李永平种植暖棚6个,仅冬春两季收入就达10万元。全县像他这样季节性菜老板有100多个。季节性老板张豹通过培育暖棚食用菌3000平方米,到年底收入有望达到5万元。
该县不断引导农民对农作物秸秆进行深加工,实现农村产品增值,农民增收。主要通过壮大草帘加工和秸秆粉碎等季节性加工业,为农民冬春季节增收又添新途径。该县洋河两岸有稻田1.29万亩,年产稻草7500多吨。近年来,该县大力扶持和鼓励农民利用“小稻草”做出“大文章”,发展草编加工厂100多家,带动2000多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隆冬季节,左卫、第六屯等几个生产水稻的乡镇,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稻草加工场面,不仅冬闲变冬忙,稻草加工让从业草编的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使昔日废弃的稻草变成了“金条”。该县玉米种植每年稳定在20万亩,利用玉米秸秆进行粉碎加工,制成饲料实现增值。据统计,全县有大小秸秆粉碎加工厂40多家,有的老板加上微量元素制成颗粒饲料,成为牛羊等牲畜的配餐,收入颇丰。还有头脑灵活的农民瞅准坝上缺饲料的机会,买上三马子、小四轮,搞起了饲草贩运,每人收入数千元,着实享受了一会当老板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