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乡村动态
1亩大棚最少挣3万 设施农业让朝阳农民腰包变鼓
时间:2009-12-21 10:10:01来源:作者:尤丁
记者张辉报道 “今年大旱,大田都绝收,9月份建了大棚,两个多月我就看到了回头钱。这大棚就像金母鸡,侍候好了下‘金蛋’,一栋占地1亩左右的大棚,收入最少3万元。一冬就能把旱灾损失捞回来。”12月18日,在朝阳市双塔区他拉皋镇木匠营子村,王国梁夫妇在自家大棚里向记者介绍说。在朝阳像王国梁夫妇这样,旱灾过后积极生产自救、投身设施农业建设的农民不在少数,有的是政府帮助规划建设的,还有很多是农民自发建设的。在这里,很少见到“冬闲”的农民,他们都在大棚里“淘金”。

  据朝阳市农委统计,到目前,全市新建设施大棚20.12万亩,而且90%以上温室投入生产。同时,靠科技创新,以黄瓜等为代表的大棚蔬菜的经济效益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预计到年底,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将达到85万亩,靠此一项,全市农民人均可增收1877元。大旱之年,设施农业为朝阳农民铺就了一条增收路。

  多年来,朝阳市把设施农业作为全市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不断大力推进。特别是近一年来,该市充分利用省支持辽西北设施农业发展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了温室大棚的建设力度,年初向各地共下达了10万亩的任务。今夏旱灾发生后,更让政府和农民明白,靠天吃饭已经不行了,设施农业就是避灾农业。于是他们又自我加压再增加11.6万亩任务,使设施农业达到空前发展的新阶段。

  在设施农业建设上,朝阳市各地出台的激励政策和补贴资金额度大幅增加。同时,相关部门在土地调整、配水配电、技术培训等方面全力协调支持。与此同时,该市加大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重点引进了国内外长势强、效益高、采收期长的品种,如“189番茄”、“布利塔茄子”、“红罗丹青椒”、“赤玉黄瓜”等。目前全市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国外新品种应用率超过40%,全市设施大宗作物的采收期由原来的两三个月延长到五六个月。同时,全市大力推广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使每亩平均增产30%以上。

  在此基础上,朝阳市还狠抓栽培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服务,大力建设绿色食品工程,使更多的设施菜、果产品通过“三品”认证,获得“绿色”身份;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使设施农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据介绍,全市占主导的设施蔬菜黄瓜、番茄、青椒等和花卉效益显著增加,平均涨幅达20%左右。今年种植设施蔬菜的农户平均亩效益都达到了3万元以上,最高亩收入达到10万元。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