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乡村动态
促进就业创业 提高保障标准 城乡统筹加快致富步伐一号文件给亿万农民实惠多
时间:2010-03-03 14:09:33来源:作者:天石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增收惠民生”,明确要求千方百计地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不前。新的一年里,农村社会事业将进一步发展,针对农村的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实施……农民将得到更多新实惠。

相关解读

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文件原文: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

解读:扩大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举措。虽然随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农民工就业出现快速回升的好势头,但是,面对新一年复杂的经济形势,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大力度保障农民工的各项权益。

数字链接:到2009年11月底,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已经达到了1.52亿人,农民工就业情况好于预期。

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实现农民真正富裕

文件原文: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抓住产业转移有利时机,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吸纳农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镇集中。

解读:“三农”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教授陆学艺分析,今年中央在一号文件的名称中突出了“城乡统筹”这一概念,并在文件中多处提及和阐释,为历年所未见。

去年年底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中,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作为主旨。

陆学艺分析称,“统筹城乡发展”这一概念最早是在中共十六大上提出,随后中央又明确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中央的意图非常明显,仅仅立足于“三农”本身,无法让农村富裕起来。农村和农民真正富裕,最终要依靠城市,这就是今年特别突出城乡统筹最主要的原因。”

鼓励农民自建房扩大内需

文件原文: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支持商贸、邮政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建设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生产资料等经营网点,继续支持供销合作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提升“万村千乡”超市和农家店服务功能质量。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和家电等提供消费信贷,加大对兴办农家店的信贷投放。

解读:农村自住需求有多大?通过实施“建材下乡”能够启动农村多大的内需空间?

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建材企业对于进入农村地区“摩拳擦掌”。黑龙江省一家木业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说,以前该公司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现在在国家大力启动内需的引导下,已经准备今年向国内包括农村地区拓展。甚至有业内人士估计,“建材下乡”的需求量将是汽车和摩托车的3倍。但是,多位农村专家却对此持比较谨慎的态度。

“对于农民来说,投资几千元买一件家电不是难事,但是购买建材则不同,它是以农民住房建设需求为基础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教授邓大才说,以他所调查的我国南部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来说,建一幢二层小楼至少需要8万到10万元,建一个三间平房也要五六万。所以,如果农民自身没有住房建设需求,靠建材补贴启动这部分消费效果十分有限。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杜志雄认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经历了两个建房高峰。一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后,农民收入有了根本性改变,农民自主用房建设数量随之大幅增加。二是90年代中期。当时农民住房增加主要体现为在原有基础上的改善性需求。

扩大覆盖 提高标准 加大保障力度

文件原文: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衔接。

解读:2009年,让亿万农民津津乐道的是,新农合制度实现全面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正式“起航”。今年的一号文件传递明确信号,2010年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将稳步提升:新农合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都将逐步提高,新农保试点将稳步推进,农村低保将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将逐步提高。

数字链接:截至2009年底,全国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2647万人、4335万人、1643万人、5580万人,分别比上年底增加231万人、69万人、94万人、638万人。

多渠道 多形式 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文件原文: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解读:我国13亿人口,如果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即1300万人进入城市,将能拉动1500亿左右的内需;按农民工一家四口人,城市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有325万家庭需要房子,假定按90平方米的最低面积,每平方米按2000元的价格,仅住房就有5850亿的消费。消费与住房两项加起来数量惊人,将对我国经济拉动巨大。

相关链接

继续强化“三农”工作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强化近年来“三农”工作的好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原则和措施:

对“三农”投入首次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这一要求不仅确保“三农”资金投入的总量,更确定了比例要稳步提高。

首次提出要在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拓展了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政策性资金将有更大的“三农”舞台。

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允许各地根据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对象也扩大到国有农林场区职工。

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提高产粮大县人均财力水平,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800个产粮大县的种粮积极性,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延伸阅读

中央七年一号文件 持续关注“三农”

连续七年主题:2004年,促进农民增加收入;2005年,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10年,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