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乡村动态
鹰潭农村公路建设引山乡巨变
时间:2010-06-10 09:15:08来源:作者:过客
        七月盛夏,驱车行驶在鹰潭市的乡间道路上,不禁眼前一亮: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连通了全市的乡乡村村。这一条条道路犹如一条条银练,在山乡之间飘逸地舞动;犹如一条条脱贫致富的起跑线,引领着农民群众竞相奔向小康、奔向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5.5亿元“织”就农村公路网

        改革开放初期,鹰潭市农村公路很少,极大地制约着农业生产,影响着农民生活。交通问题一度成为制约鹰潭市农村发展的“瓶颈”。为了使区位、资源等比较优势真正成为经济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鹰潭市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走出了一条成功的交通发展之路,使全市的农村公路交通事业一跃跨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呈现出了“公路通、百业兴”的可喜局面。

        在市交通局,我们看到这样一组资料:改革开放以来,累计投入5.5亿元,建成农村公路水泥(油)路面2070公里;在全面实现乡镇通水泥(油)路基础上,实现了全部370个行政村、1050个自然村通水泥(油)路;通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100%,通自然村公路硬化率达30%以上,万人占有公路里程达31.31公里,等级公路里程比例升至70%,提前两年实现了“村村通”。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3332.687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93公里,其中县道494.565公里、乡道897.647公里、专用公路6.049公里、村道1933.987公里。改渡建桥项目全面启动,规划建设的24座桥已建成10座;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积极推进,规划建设了客运站20个、候车亭230个。

        农村公路网的建成,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群众昂首阔步奔小康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交通服务。现在,公路通了,农民富了、群众观念转变了、旅游旺了、外商也来了。它们,正给鹰潭大地带来巨大福惠,带来无穷希望。

        开发农村资源的“金钥匙”

        农村公路的建设大大促进了农村资源的开发利用。位于赣闽交界武夷山脉西麓的樟坪乡,毛竹资源丰富。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这里的毛竹只能肩扛背驮到几十里外的文坊镇去卖,一根毛竹只卖1元多钱。眼瞅着这么丰富的毛竹资源却不能转化成相应的经济收入,村民们急在心头。近年来,在省、市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乡筹资数千万元建设26公里水泥路、70公里沙石路,使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自然村全部通沙石路。公路修好后,乡里办起了4家竹木加工厂,毛竹身价涨了十多倍,丰富的资源终于得到了有效开发。一条条金色飘带般的农村公路,为樟坪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

        促进旅游发展的“助推器”

        公路通了,旅游也旺了。五年来,由于鹰潭市加大了对旅游公路建设,极大地改善了鹰潭市旅游区的交通条件,道教文化游、农业观光休闲游、少数民族风情游、绿色生态游、天然氧吧健康游等新的旅游线路不断出现,丰富了鹰潭市的旅游内涵,从而促进了鹰潭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当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替代了沙石路时,“藏在深闺人未识”的上清天门山、樟坪阳际峰、冷水大峡谷等景区景点掀起了旅游热。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使这一带的风景区变成了游客眼中的“香饽饽”,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记者采访途中碰到了正在金龙峰附近游览的游客刘先生,他告诉记者,他去年曾经游览过一次龙虎山,但当时朋友告知前往金龙峰的路不太好走,没有去成,心中留下了一个不小的遗憾。这次特意驾车单独出行,沿途还在担心路况,没想到路刚刚重新修过,这可要好好欣赏下金龙峰及沿途的美景了。

        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催化剂”

        近年来,鹰潭市发展了相当数量的一批农业产业基地,而农村公路的建成则是这些产业基地形成、发展、壮大的“催化剂”。雷溪乡是贵溪市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便利的交通为时令蔬菜上市提供了便捷的绿色通道,促进了蔬菜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已成为该乡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农民人均增收800多元。余江县水产场通村公路建设,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全场养殖网箱4万多口,养殖水面1000多亩,农民人均增收300多元。

        农业机械化的“铺路石”

        在余江平定乡,随处可见大片的农田,一望无际的稻子,以前都是人工插秧,人工收割,不是因为买不起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而是即使买了,也开不进去。随着一条条通畅的农村公路铺进乡镇和村落,结合全市万台农机闹春耕活动,一辆辆农机开进田间地头,唱响农业丰收的号角。今年以来,全市机耕面积51.8万亩,占早稻总面积的71%,增加5.6万亩,增长12.2%;机插面积达3.1万亩,增加1.6万亩,增长106%,占早稻面积的4.5%,农业机械化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铺路石”。

        增加农民收入的“致富路”

        “要想富,先修路。”余江金庄村72岁的姜春花老人,逢人便说“村村通”好。如果说,高速公路等干线公路是鹰潭交通的“大动脉”,那么农村公路就是鹰潭交通的“毛细血管”。随着鹰潭市“村村通”工程的推进,这些连片成网的“毛细血管”直接服务于“三农”,为农副产品转化为商品创造了条件,为农民从传统农业向以市场为导向的高附加值农业转变创造了条件。现在沿路农民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质稻、西瓜、反季节蔬菜、果品、花生、花卉等市场看好的农产品,并积极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使农民户年均增收200余元,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洪壕线的改造完工,为周边的村民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运输户带来了实惠。龙虎山景区墩上村的钱金喜是一名老司机了,从事运输行业已有15个年头。多年来,他经常奔波往返于龙虎山壕岭和余江县洪湖乡两地,为附近村民或建筑工地拉砂石,对于洪壕公路的变化再也熟悉不过了。对于刚刚改造完成的公路,钱金喜更有切身感受,他告诉记者,以前每天去洪湖乡拉砂石只能跑6、7趟,路重新修好后,现在可以跑10来趟,加上路况好,车辆的损耗也小,一天可以多赚200多元。

        发展现代农业的“招商路”

        经过近年来的公路建设大决战,一个以高速公路、国省道、快速通道为主骨架,县道为辅助,乡村公路为辐射的鹰潭公路网络初步形成,极大地促进了鹰潭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招商引资的快速发展。大量外商外资来鹰潭市投资兴业,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罗河工业园区、邓埠工业园区、中童国际眼镜工业园区依托公路拔地而起,一批高科技含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茁壮成长,成为鹰潭市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新农村建设的“文明路”

        农村公路不仅给村民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极大提升,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民的生活习惯,提升着村民的生活品味,农村公路其实也是一条引导村民走向文明的路。走进贵溪市志光镇信江太上彭家村,只见溪流清澈、绿树成荫、村舍整洁,一条宽敞的水泥路直通村里,绕村而行,村道干净得看不见一个烟蒂。过去的一片坟地如今成了一个休闲广场;过去的猪舍、牛栏现在种满了花草树木。“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我曾经走出去的地方,变化实在太大了。”多年在外打工的彭先生回到老家后欣喜地说。对于祖祖辈辈习惯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村民来说,便捷的交通让村民倍加珍惜,除保洁员每天对村道进行清扫外,村民们也自觉维护村容整洁。如今,村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兴起了健身娱乐的热潮,每天晚饭过后,村民们都习惯走出家门,沿着村道散步、锻炼。

        一条条农村公路,仿佛一条条丝带,装点着充满希望的鹰潭乡村大地;又犹如一支支画笔,勾勒出鹰潭美好的发展前景。改革开放以来,鹰潭农村公路的发展,给广大农村带来了丰富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更将鹰潭带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