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乡村动态
吉也克镇新农保工作调研分析报告
时间:2013-11-22 00:00:00来源:作者:刘磊

  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是“保民生,保稳定”的一项惠民利民工程,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民心工程,为此,本人就我镇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对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提出了几点思考意见,不对之处,请指正。

  在镇劳动保障所的配合下,吉也克镇12个行政村中随机抽取了能代表当地新农保不同发展水平的三个行政村作为调研村,分别是吉也克村、萨尔布拉克村、窝尔塔东村。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现场提问等多种方式,基本上摸清了当地新农保工作现状,希望对于进一步研判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形势,推动新农保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吉也克镇新农保现状及问题

  吉也克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以来,解决了部分群众“老有所养”的问题,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和维护社会安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与发展需求相差甚远,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对新农保政策的认知度。裕民县新农保工作从2010年开始启动,缴费标准分为100元至1000元不等,自主选择缴费档次,多缴多得,长缴长得。根据调查,在问到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程度时,18%的农民认为非常了解,22%的农民比较了解,60%的农民了解较少;通过村委宣传了解新农保的占60%,通过邻里、亲戚、朋友之间相互交流了解的占20%,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了解的占20%。

  (二)对新农保的建议或意见。在参保手续办理方面:72%的农民认为“程序复杂,中间环节太多”,26%的农民认为“缴费不便,况且对个人帐户情况不能做到及时了解”,17%的农民认为新农保参保时间截止日期应延后到农民秋收玉米销售后。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农保政策实施三年多以来,在给农民朋友们带来实实在在实惠的同时,受到了他们的衷心拥护与支持,通过以上小范围抽样调研分析,从中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反映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认真思考并加以落实,也基本可以客观的概括出全县目前状况,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济收入少仍是制约农民参保的瓶颈。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我镇作为农业大镇的现实没有根本改变,土地仍然是大多数农民赖以生活的基础与保障,土地收入在农民家庭收入中所占比例依然较重,100元—200元的缴费档次虽“完全能够接受”,但如每位家庭成员均参保的话,每年需要的开支在1000元左右,长期以往对于农村家庭来说肯定是一笔数目不小的开支;而且从三个村的情况来看,人均收入高的行政村,农民参保有积极性,其新农保参保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可靠的收入来源是影响农民参保的最重要因素,这从另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目前农民普遍存在挣钱门路少、就业渠道窄、收入不稳定的现状,只有千方百计的增加农民收入,扩大收入渠道,切实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他们才有可能更多的参加进来。

  2、新农保待遇总体偏低。

  经深入了解,绝大多数群众对目前每月60元左右的养老待遇水平表示基本满意,原因在于:一是部分老人按照新农保政策无偿地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心里有一定的满足感;二是与每年100元—200元的缴费相比,按目前待遇水平计算自己以后一年下来能领700元左右的养老金,这样是“稳赚不赔”,非常地划算;三是目前每月60元左右的养老金对部分农民来讲,的确能提供一定的生活帮助。但农民朋友更多的是表现出对今后养老问题的深深担忧和对新农保政策更高的期待,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在当前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这样的养老水平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希望新农保待遇能够像企业养老一样与物价挂钩,随着物价上涨和生活水平的上升而不断提高;二是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差距过大,目前企业职工月平均养老水平约为新农保水平的20倍,特别对年青人来讲,为长远生计考虑,他们更多的想法是出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依靠单位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来争取更高的养老待遇,因此,年青人对参加新农保普遍积极性不高。三是村集体对个人帐户的辅助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部分村集体经济较强的村,采取每人补贴100元,按最低参保标准100元档补贴参保,极大地带动了村民参保的热情,参与1000元保费的人群较大;而村集体经济较弱的村没有补贴,而且参保积极性有逐步弱化的趋势,有待提高。

  3、宣传不到位,群众认知不足。

  在实在走访过程中,对于我们所提的问题,更多农民朋友表示不理解、不清楚,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对政策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更深入认识,而且了解相关政策最多、最直接的渠道是村委和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这对于本身就忙于日常事务,况且对于新农保相关政策掌握也不是十分透彻的村干部来说,很难把政策讲清、讲透,做到深入民心,家喻户晓,因而出现了许多村民对新农保政策“不理解”的场面,农民参保主动性、积极性也肯定要大打折扣,这种现象在各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新农保政策宣传工作仍然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不能真正扩大宣传渠道,做细解释工作,使政策了解于民,了然于胸,许多工作很难顺利开展下去。

  4、基础建设比较薄弱。

  新农保工作基础建设还是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乡镇一级新农保经办机构不健全、由劳动保障所负责新农保事务,站所实有编制专干两名还身兼数职、台帐资料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村级专管员待遇偏低,且大多兼职,文化水平较低,业务水平低,积极性不高,对农村居民参保信息反馈周期过长;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服务工作还存在不到位之处。

  三、对策与建议

  实现老有所养、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目标的重要举措,在深入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继续加强农民就业工作。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更加注重就业,要把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高招、出新招、出实招,继续充分利用就业工作平台,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摸底调查工作,及时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系,掌握岗位信息及用工动态,为供求双方牵线搭桥;同时,按照 “一村一品”的思路,加强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形成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工作机制。

  2、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加大宣传。“三分做事,七分宣传”,人社部门要继续将新农保宣传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在广播、电视等媒体开辟专栏,制播公益广告,同时采用文艺表演、民间快板、群发短信、电话播音、编发顺口遛等农民朋友容易接受,而且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新农保,宣传养老资金的监督管理机制,将国家的好政策和县委、政府好举措及时讲清讲透,解除农民的思想顾虑,做到“明明白白宣传,高高兴兴参保”。利用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活动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再掀社会舆论高潮。

  3、不断完善创新工作措施。镇委、镇政府摸索“多缴多补”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同时,制定一些具体措施,鼓励经济条件好的村委会把村集体收入做为个人缴费补贴,增加个人帐户积累,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三是人社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规范工作程序,简化参保手续,减少中间环节,做到高效、快捷、便民。

  4、切实加强基层平台建设。政府要继续加大对新农保网络建设投入力度,使各乡镇尽快安装新农保信息管理软件,实现县、乡两级联网,逐步使新农保系统软件联网到村,规范管理好台帐资料,并在集中缴费期间开辟专门窗口,方便群众缴费咨询,高效、高质量地整体推进新农保工作。同时要建立快捷准确的信息反馈机制,采取发放个人账户对帐单等方式(每年至少应发放一次对帐单),使群众及时掌握其个人账户信息。

  5、逐步在行政村引入激励机制。通过调研了解,农民对新农保的认识大多是通过村委及村干部直接了解到的,村干部在推进新农保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不仅熟悉风土人情,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而且承担着一定的农保工作职能,得到了农民普遍认可和接受,也是县乡村农保网络最重要的一环,如在村干部这个环节上多下功夫,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建议今后要加强对村级农保工作人员的管理,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充实基层队伍,或利用就业再就业资金,提高他们的待遇,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推动农民参保;在业务学习上,每年要至少举办一到两次业务培训班,增强其业务能力。同时,想方设法让村委重视支持农保工作,改善办公设施,创造便利条件,为工作人员提供方便,为三级网络打下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全镇要继续大力实施推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朋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只有这样,全镇农民的老年生活才会更加充满希望,老龄化社会加剧所带来的矛盾才会有所缓解,城乡一体、和谐稳定的社会才能真正实现。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