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乡村动态
双峰县“三个三”打造靓丽乡村
时间:2014-12-04 23:22:11来源:作者:彭运良
    2012年7月,娄底启动城乡环境整治及建设工作四年行动计划。双峰的决策者意识到,整建工作最首要的任务是改变广大老百姓对于环境的认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冲破一切樊篱,实现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进而拉动“美丽双峰”建设的宏大帷幕。在三年艰难的跋涉中,双峰县坚持整建工作“三个三”机制,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水木清华的新双峰逐渐形成。如今走进1715平方公里的“国藩故里”,随处可见通村达户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焕然一新的农户住宅错落有致,公路两旁整齐排列的路灯和绿树交相辉映,沿途看不见垃圾、污水,房前屋后也没有了草堆和猪舍,所到之处,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象。
    围绕三个重点,基础设施大提质。“要抓好整建工作,政府必须先带头,否则老百姓就不会信服你。”提起整建工作,双峰县委书记吴德华说,“政府只有先把基础设施搞好,广大群众才能感受到政府整治环境的决心和力度”。三年来,围绕城区改造、乡村建设、绿化行动三大重点,双峰县各级各部门通过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群众自筹、争取项目、引导募捐等多种形式,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资金参与整建工作,逐步建立了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累计投入资金达43亿元。在城区建设上,仅2013年就投入资金10亿元,同时开工项目30 多个。曾国藩文化公园、体育中心、艺芳新城、城北排污干渠、防洪堤及风光带、和森大道绿化、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老城区维护等项目全面实施,双峰一中新校区、归朴街、娄衡高速公路双峰县连接线(北环线)等项目相继启动,城南溪砚广场建设、泽南路机动车道改造、复兴路新桥段路面改造、文塔重建、复兴西路改造等项目同步推进。经过艰苦卓绝的建设,双峰这座具有现代化气息的靓丽新城徐徐拔地而起,初具规模。在乡村建设上,17个乡镇(经开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围绕“四清、三基、二统、一化”的工作目标,纷纷加大投入,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如梓门桥镇投资1660万元,拆除镇区各类违章广告、招牌、棚子等构建物220余处,新建梓门桥农贸市场、香铺坳市场及客运站,改造集镇区下水管网,统一制作商户招牌及广告底座;同时,白山、周井、八仙等30余村安装路灯1300多盏,亮化里程达50余公里。井字镇围绕河道整修、镇区改造、公路美化三大重点,投入建设资金7000万元。为改变涓水河的旧貌,三年来,井字镇重拳打击采砂洗沙,投入3000万元,清淤、砌坡、植树,流经该镇5公里长的河道,终于清粼粼的又可照出人影了,在两岸垂柳的映衬下,昔日的“黄河”变回了江南的水秀风清树滴翠。同时,该镇36个村的村级公路全部硬化到位,组级公路也有45%左右已经砼化,总里程达262公里。并先后在公路沿线植树30余万株,新架路灯700余盏。每当夜幕降临,干道上的盏盏路灯煜煜生辉,蜿蜒盘桓着形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在绿化双峰四年行动中,双峰县通过义务植树、联村建绿、绿色通道、河流绿化和社会造林等方式,已累计投入资金210万元。其中,2013年全县完成人工造林6.52万亩,包括重点工程造林2.22万亩,面上造林4.3万亩;完成无节良材和优林更替0.4万亩;实施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保护74.5万亩;完成娄新高速公路8.5公里和国道、省道、县乡道387.3公里的绿化;并在涓水、湄水、测水等河道两旁栽树46公里;完成46个村的联村建绿任务,“三边”造林31.12万株;完成和森大道的绿化提质改造,城南防洪堤和湄水河西风光带等公共绿化7.1万多平方米。
    把握三大重心,镇容村貌大变样。“要搞好整建工作,必须抓住三大重点,即群众意识、专项整治、典型带动。”双峰县委副书记、县长杨维亲自担任整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三年来,对整建工作坚持做到逢会必讲、下乡必看。改变群众意识,宣传发动是关键。双峰县一是层层召开会议,所有乡镇每年的动员会都开到了村组、农户。二是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简报等媒体,大力宣传整建工作。三是加强广告宣传。各乡镇、村新增整建宣传牌、宣传栏21000余处,累计发放公开信、温馨提示70余万份。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宣传,切实提高了群众对“一整三创”工作的知晓率,广大群众关心、支持、参与整建工作热情空前高涨,整建工作成为全县最热的名词,“美丽双峰”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讲卫生、树新风、做文明双峰人”蔚然成风。2013年4月29日,外县一不良司机将一大卡车垃圾倒在井字镇黄巢山顶,一个村民阻止不了,就记下了车牌号码。随后,30多名村民自发组织分组上路值守,花了一个星期终于拦获了肇事卡车,并将司机带至政府处理。双峰县长期坚持开展“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努力攻克整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三年努力,“六乱”行为专项整治、“五小”行业专项整治、交通秩序专项整治、道路清洁运输(含渣土)整治、河道(含采沙洗沙)专项整治、禽畜养殖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农贸市场专项整治、社会文化环境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纷纷结出硕果,天蓝地绿、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经济富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新双峰逐步形成。自整建工作伊始,双峰县就确定了“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对示范村制订了严格的考核验收标准,要求全县898个行政村分批创建示范村。井字镇的石求村是第一批创建的示范村,处身石求村,但见一栋栋晚清风貌的房屋庄重地矗立在田野旁,一盏盏列兵式的路灯温柔地俯视着大地,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水泥路蛛网似的四处延伸,一排排绿油油的樟树卫士般挺立在公路两边。站在村庄的制高点,放眼望去,青山绿水相映,白墙黛瓦如画,鸡犬相闻成趣,令人流连忘返。双峰县整建办主任熊新学介绍说:“2012年,像石求这样的村,我县只有80多个;2013年,增加到260多个;今年,我们正力争突破800个;2014年,我们将要求所有行政村必须创建成为示范村。”
    打造三支队伍,长效管理全覆盖。“整建工作重在坚持,贵在长效。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就必须先健全制度,以铁的手腕管人管事。”作为全县整建工作的指挥长,双峰县委副书记李铁雄表示,三年来,双峰整建工作长盛不衰的源泉是打造了三支队伍。一是督查考核队伍。县团领导亲自带队,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整建办组成的联合督查考核组,每月对各乡镇、县直单位整建工作的考核“雷打不动”,并建立了了定期督查、重点督查和专项督查三个层次的督查机制,实现了县、乡、村、组、农户五级联动的督查考核奖惩制度。三年来,先后有针对性地下发反馈函2200余份,《指挥长督办令》486份,出台专门的整建工作《问责办法》,及时兑现“面子、票子、位子”的奖惩。同时,根据督查考核情况,县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建工作,书记、县长经常现场办公,破解工作难题,发现问题及时交办,限期整改。各县处领导密切关注挂点乡镇、分管部门的整建工作,定期组织研究,经常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为挂点乡镇、联系部门提供坚强后盾。二是村级保洁员队伍。双峰县要求每个行政村都必须配备了1-3名责任心强、素质好的专职保洁员,并将保洁员的聘用纳入每月整建工作的考核内容,使全县898个村(居委会)聘用保洁员数量达到了2200余名。每个村和保洁员都签订了合同,明确了保洁员的工作职责、清扫范围、工资报酬、奖惩办法等,以确保镇容村貌的整洁有序。三是农户评比队伍。双峰县对广大农户卫生评比工作十分重视,把是否真实地开展评比和公示作为整建工作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结合群众工作的开展,要求各村群众工作组牵头组织对农户卫生每月开展入户评比,评比结果除在村公示栏进行公示外,还必须张贴到农户,使个别不讲卫生的农户成为“过街老鼠”。对最清洁户不仅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对最清洁户和不清洁户登记存档,在其他农村工作或生活上优先帮助最清洁户。通过严格的农户卫生评比,广大农户进一步转变观念,营造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实现了“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从短期向长期的转变,从应付向实干的转变”。
    三年跋涉,攻坚克难;千年双峰,涅槃重生。2012年,双峰县跻身娄底市城乡环境整治及建设工作“先进县市”行列,荣膺全省城乡环境卫生“十佳”县(市区)称号;2013年,通过“灭鼠达标先进县城”复查,荣获“灭蟑达标先进县城”荣誉,继续位居全省城乡环境卫生A类县(市区)行列,蝉联娄底市城乡环境整治及建设工作“先进县市”称号;2014年,已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查,并力争在整洁行动的全省年度考核中继续进入A类,力争整建工作在全市年度考核中保二争一......在各种荣誉的背后,双峰人们求智、求美、求健、求乐的场所不断增多,每晚华灯初上,县城各广场、乡镇人群集居地文体活动异彩纷呈、热闹非凡,双峰人真正做到了临水而居,倚水而憩,蕴涵水的灵性,彰显水的质朴。通过三年城乡环境整治及建设工作,双峰县切实改善了投资环境,引来了金凤凰,海螺水泥、湘源科技、农友机械、兴昂国际、凯迪生物、不锈钢工业园等企业纷纷来双峰安家落户,有力地促进了双峰经济的跨越发展。如今,饱尝整建工作甜头的94万双峰人正以舍我其谁的姿态抓创新、求拓展、促深化、建长效,不断巩固和扩大“美丽双峰”建设成果,着力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白云、碧水、青山的美丽家园。(彭运良)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