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肠道传染病,以5岁及以下的婴幼儿发病为主。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至8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主要有发热,以及手、足、口腔、臀部出现红色水泡(约芝麻大至半颗米粒大小),少数病人会伴有咳嗽、呕吐,个别病人可能发生脑炎、心肌炎和肺炎等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冬天也易引发手足口病,与冬天的气候和平时的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手足口病病毒在20℃左右的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强,有利于手足口病病毒的繁殖,此外家中如果开有空调等加温设备,加上房间内不通风透气,有利于病毒生存,在冬季容易出现反常小高峰,我们把它叫做冬季翘尾现象。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密切观察病情。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高烧、嗜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重症早期症状,应立即送孩子到县级以上医院就诊,不得延误病情。
目前虽已进入冬季,但我县的手足口病疫情形势仍比较严峻,各乡镇均有手足口病的发生,而且近旬我们在花门镇某幼儿园调查发现,经实验室检测,目前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为EV71,致病力强。请各位家长不要放松警惕,并时刻关注手足口病的疫情动态,才能让家中小孩远离和战胜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