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乡村动态
新举措激发新活力 大投入推动大跨越
时间:2015-01-21 09:13:46来源:作者:戴波 彭运良
    甘棠镇地处双峰县西部边陲,总面积133.8平方公里,下辖83个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8.4万,范围广、人口多,城乡环境整治及建设任务尤为艰巨。近年以来,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建设美丽甘棠为目标,把城乡环境整建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基础工程、提高生活质量的幸福工程和推进生态文明的民生工程来抓,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全面推行“四分模式”,使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甘棠形象日新月异。
    一、“三难”催生“四分”新模式
    意识改变难、资金投入难、垃圾处理难的“三难”问题是城乡环境整治及建设工作的“拦路虎”,我镇以迎难而上,合力攻坚的勇气和策略,打出了一套以“四分” 模式(分区包干、分散处理、分级投入、分期考核)为主要内容的“组合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城乡环境整治及建设工作常态化和长效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分区包干,整建责任大落实
    为高标准搞好环境整建工作,我们建立了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一票否决”。一是明确四级包干负责。即:驻片党政成员和总支书记包片、驻村群众工作组干部包村、村常任干部包组、党员组长包户的责任包干体系。在推进示范村建设中,每个县镇属单位(包括各初中学校)挂点联系一个示范村,并出台了具体的建设标准和考核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检查验收。二是开展卫生文明劝导。对集镇区和中心村所有门店均落实了一名县镇属单位干部为卫生文明劝导责任人员,每周一下午,县镇属单位组织机关干部职工上街入户,各文明劝导责任人对所包路门店居民的“六乱”行为开展劝导活动,全体镇村干部则利用集中驻村工作日定期进组入户向村民宣传卫生知识,规范村民行为。三是合理划定保洁范围。将各村卫生区划分为村级公共区和农户责任区。村级公共区包括主干道、主水系、村民集中活动场所等;农户责任区包括各家各户室内卫生和房前屋后的晒谷坪、水沟、绿化区等,按要求落实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的“三包”责任。
    二、分散处理,创新模式促规范
    为了推进规范化运作,各村开辟了“卫生与健康”宣传专栏,统一模式宣传垃圾分类处理有关知识,在集镇区、中心村初步建立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一是按标准配置环卫设施。各村统一为每个农户配备了3个垃圾桶和一个焚烧处理池,要求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在村级主要路段或主要屋堂建有定点垃圾收集池。
    二是科学合理处置垃圾。通过“回收、堆肥、焚烧、填埋”等方法将垃圾化整为零、就地从简处理,做到厨房垃圾就地堆肥还土,可回收垃圾和有害有毒垃圾采取市场运作办法统一收购,确保了可回收垃圾资源再利用,有害有毒垃圾集中处理。
    三是城区垃圾集中处理。据初步估计,我镇集镇区日产垃圾量约14吨,且日益增多,及时处理公共垃圾已迫在眉睫。我镇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并组织党政成员、村支部书记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赴攸县和浏阳等地学习考察取经,在广聚民意民智、借鉴外地经验的基层上,今年,我们投资32万元在城区垃圾场旁新建了两个焚烧炉,现已投入使用,日处理垃圾能力达到15吨。在此基础上,各村也相继投入资金用于建设村级焚烧炉,为稳步推进和建立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分级投入,拓展渠道破瓶颈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镇财政投入近820万元,用于城乡环境整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30万元对镇机关院内环卫设施配套完善,公共区域实施了“白改黑”;投入320万元,配套和完善了集镇区公路砼化、下水道改造等工程;投入220万元进行城区示范街改造;投入近10万元新建155个垃圾池(桶);完成了镇区主干道路路面标识制作,规范了城区车辆停靠、摊位摆放。同时,镇财政按5000元/村设立专项经费,对村组和集镇区经考核后实行以奖代投。
    二是发动社会投入。为确保组组有垃圾收集池、户户有垃圾桶和焚烧池,全镇各村通过社会筹款、知名人士捐款等形式共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建设垃圾池628个、投放垃圾桶55000余个、焚烧池15000余个。组织各村和县、镇属各单位积极开展卫生大清扫、垃圾大清运,共清扫镇村公路580公里,清淤河道40公里、水塘500余口。
    三是争取项目投入。近年来,我镇以整合项目资源为契机,积极争取多方资金支持,加快完善城乡环境整建基础设施建设。我镇通过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清洁工程、改水改厕、城乡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人数达2万余人,对污染严重的规模养殖场进行集中整治。2012年,我镇成功创建了1个省级卫生村(龙嘶村)和1个市级卫生村(长冲坪村)。今年,我镇进一步加大了对卫生村的创建力度,长冲坪村申报了省级卫生村,白龙潭、荷叶和虎边3个村申报了市级卫生村,项目支撑为整建工作增添了强大的后劲。
    四、分期考核,强化评比增后劲
    根据上级要求,我镇制定了《甘棠镇城乡环境整治及建设考核办法》,将县镇属单位和村的整建工作目标不断细化,实行量化考核,以设立了专项奖励基金和收取保证金的方式,增强各单位参与整建工作的责任意识。以按月考核,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和随机暗访等方式,掌握各村工作动态,坚持对各县镇属单位、镇村干部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各群众工作站按月对所辖村开展考核评比;村每月按“清洁”、“较清洁”、“不清洁”评比到户,评定结果张榜公布,对清洁户予以适当的奖励。年终在全镇范围内评选“十佳村庄”、“十差村庄”、“乡村最美屋堂”、“文明卫生户”。 对整建工作水平落后、整改不力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将从严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与干部提拔任用挂钩;凡整建工作检查未达标的村,一律不予安排项目,并停拨村级资金。。
    二、“五统”根治“六乱”旧陋习
    (一)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在“四分”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后,针对集镇区脏、乱、差的现状,我镇再度探索和完善集镇工作长效新机制,按照“五统一” (统一招牌、统一绿化、统一亮化、统一路沿、统一规划)标准,以街道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加速推进示范街建设,力求达到“整治一次,解决一批,巩固一片”的工作目标,彻底根治城区“六乱”行为。
    (二)整合力量强力推进。为顺利推进示范街建设,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我镇组建了专门的工作班子,由城乡环境整建工作主分管领导牵头,从城建、城管、整建办等单位抽调精干力量,对集镇区居民进行了全面走访和宣传,耐心宣讲 “五统一”的重要意义和实施细节,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凝聚了力量。
    (三)街道改造成效明显。到目前为止,我镇共投入220万元,全面完成不规范招牌和占道雨棚的拆除、路沿石和店面形象的统一改造,绿化和亮化等“五统一”其他工程正在抓紧规划设计和实施之中,新的举措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六乱”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街道面貌焕然一新,改造后的示范街成为甘棠城区的升级样板。
    三、“七子”保洁再添新风景
    为实现日常保洁常态化,我们在城区成立了专业的保洁员队伍,各村均聘用了一名以上的保洁员,所有保洁员经过“筛选、聘任、培训”三个环节以后,实行正式上岗,镇财政投入专项经费,对全镇106名保洁员按要求全部配备了“七子”(一辆车子、一把铲子、一把钳子、一把扫子、一件褂子、一顶帽子、一个袋子),同时加强了对保洁员的考核管理,明确保洁员工作职责,制订了《村级保洁员管理考核细则》,做到保洁员工资与去留和工作实绩直接挂钩,使保洁工作步入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甘棠镇辖区内的公路上,随处可见穿着“黄马褂”的保洁员在清扫着垃圾,这支“农村美容师”队伍,正成长为甘棠城乡环境整建工作强大的新生力量。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