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乡木乎尔村边境扶贫民众享福祉 整村推进旧貌换新颜
时间:2015-06-02 17:24:34来源:作者:刘克清
新地乡木乎尔村2011年被列为边境扶贫整村推进试点村以来,对整个村庄进行了统一规划和原址新建,村庄占地面积由原来的1500亩地集中到现在的1100多亩地,节约出300多亩地,现在每户宅基地统一划分为2.5亩地。通过重新规划建设,木乎尔村文化室、卫生室、双语幼儿园、便民超市、休闲健身等群众服务功能场所齐全。
截至目前,该村共投入各类资金3126万元,其中:扶贫试点资金1000.5万元,行业部门资金912.12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213.38万元,建设完成安居富民房240栋,安装锅炉暖气160户,建棚圈35座,发放扶贫羊1050只,发展庭院经济224户,修沙石路7.5公里、摊铺柏油路8.76公里,配套建设桥涵66座、门涵180座,路边渠17000米,建砖围墙240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28盏,种植风景树和果树5300余棵,修防渗渠6公里、实施节水滴管2000亩。通过实施边境扶贫整村推进试点工程,使该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较以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一步工作重点是教育引导群众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以县委提出的“种植业围绕畜牧养殖业和旅游业”调整的发展思路来引领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
一是成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引导群众参与入股,稳定农畜产品的经营成本、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达到促农增收的目的。
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养殖大户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带动群众走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发展之路,实现增量在农区,高端在草原的目标,逐步形成产、工、销一体化的链条式发展模式,从而带动群众快速增收致富。
三是培育群众的市场经营意识,借助木乎尔村地处S317旅游沿线的区位优势和我县打造生态旅游业的有利契机,新建1500平方米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引导鼓励农户将家中的土鸡、土鸡蛋、奶制品、肉制品、民族刺绣以及手工艺品等土特产品拿到市场上来销售,增强群众的市场经营意识。同时,利用良好的居住环境,引导有条件的群众开办居家式旅游宾馆和农家乐,使群众足不出村能就业,在家门口能致富。截至目前,该村已有3家开办了农家乐,还有2家正在筹备中。
四是以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综合文化素质为目的,投入25万元,修建完成了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民俗文化特色的百姓大舞台。利用该村群众喜歌善舞的优势,成立了民间艺术队,通过他们自编自导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相声、歌舞等来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宣传身边尊老爱幼、民族团结等典型事迹,进一步满足了群众对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
五是在发展庭院经济方面,结合本村实际,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将村民2.5亩地的庭院,按照三区划分为“生活区、养殖区、种植区”。在养殖区发展以巴什拜羊、牛为主、特色家禽养殖为辅的养殖业;种植区主要种植苹果、酸梅等特色林果和各类蔬菜。在牲畜和家禽养殖方面,与本村的绿农合作社签订订单协议,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形成规模,提高了群众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庭院经济的发展也为农牧民群众开拓了新的增收致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