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实施“号脉”工程,找准病根。找准、找实、认真梳理每个软弱涣散村存在的问题,并建立整顿台账,研究整改措施。
二是实施“强根基”工程,加强班子建设。下派6名政治素质好、党性观念强、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熟悉农村工作的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职,配齐配强村班子队伍;依托“双培双育”活动,进一步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
三是实施“宣传教育”工程,转变群众观念。利用“村村通”大喇叭,每天宣讲1小时。重点宣讲党的惠民政策、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等。同时,发挥“访惠聚”工作队、镇派工作组、村干部的作用,实行干部包户,采取“面对面”宣讲等形式,扎实开展大走访,大宣教活动。采取电话询问和发短信等方式对季度性外出务工党员群众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宣传教育不留死角。
四是实施“暖民心”工程,密切群众关系。建立群众工作站,派镇干部常驻工作站,认真做好群众来访、为民全程代办等工作,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在家门口。
五是实施“民族团结模范创建”工程,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活动为契机,抓好“去极端化”活动。扎实开展好家庭、好村民、好邻居、好宗教人士等评选活动。
六是实施“文体活动”工程,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充分发挥文化活动中心作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组织群众广泛参与,使文化活动阵地真正用起来,“热”起来,群众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