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京3月15日电 记者龚永泉报道: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江苏各地构建起立体的消费维权网络,推动商贸企业诚信建设。
南京新街口商业街区建立了集商品识别、专利状态、商标管理、失效报警、巡查记录等功能于一体的数据库,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
全市在10所学校建立了“维权教育基地”,并设立服务站近千家,青少年自觉维权意识得到加强。
苏州全市64个乡镇、31个街道开展消费放心乡镇、街道创建活动,覆盖率和达标率分别达100%和90%。目前已建成消费放心示范场所1.8万多家和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放心行业38个,全市403个农贸市场全部设立绿色蔬菜检测室。在农村,设立基层投诉站、监督站、联络站等维权组织1889个,实现了村村都有消费投诉站。
连云港、镇江等市组织商贸企业开展诚信创建活动,为“消费者信得过商户”授牌。
山西 诚信营造和谐消费
本报太原3月15日电记者鲍丹报道:今天,太原市南宫广场、长风大街和信摩尔广场、五一路美特好广场上人头攒动,常见商品真伪实物辨别、食品快速检测演示等吸引大批市民驻足观看。
连日来,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工商、质监等部门围绕“弘扬晋商精神、打造诚信山西”主题,在全省各地开展“3·15”系列活动,包括现场咨询宣传、现场执法、表彰“诚信示范店”、开展消费维权大调查等。3月12日上午,省消费者协会向媒体公布2006年十大消费投诉热点,涉及家用电器、手机、保险业等10个方面。
同日,累计投入约1500万元建设的山西省“12315”信息化网络平台正式启动,省工商局与9个市局及所辖县区局和313个工商所实现联网。
按照计划,山西省农业、质监等部门7至8月将对种子生产基地进行一次全面监督检查。
重庆 区域联动维权惠民
本报重庆3月15日电记者余继军报道:今年初,重庆市提出打造“西部最佳消费放心城市”的目标。“3·15”前夕,重庆市质监、卫生、农业、公安等部门通力合作,开展“区域联动,诚信兴渝”活动,提供维权及惠民服务。
2月底3月初,重庆各级农业执法机构相继派出执法人员3000多人次,对种子集贸市场、乡镇种子销售摊点等1.2万个单位进行了地毯式检查,共查处种子违法违规案例160多件,查获假劣种子50多吨,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500万元。
重庆市农业机械局重点对政府财政资金补贴购置的农机具进行了质量抽查。一个多月里,已查获各类伪劣农业机械260多台,挽回经济损失70多万元。
3月14日,重庆32家全兴药品超市联手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市民免费更换过期药品”活动,共回收过期药4000多盒,价值1万多元。
南昌 编织农资“放心网”
本报南昌3月15日电记者刘建林报道:江西省南昌市工商执法部门通过把好“四道关”、落实“五到位”,为全市农民购买农资产品编织起一张“放心网”。
南昌市工商局办公室主任赵刚介绍,把好“四道关”,即把好农资产品经销户的信用评级关,农资产品的市场准入关,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留样备查关,农资产品销售的进账出账关;落实“五到位”,即日常监管到位,打假行动到位,维权网点延伸到位,农资鉴别知识和相关政策、法律宣传到位,与有关执法部门联合行动的协作配合到位。
从去年起,南昌市工商部门对农资经营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实行市场准入。推行“两账两票一书一卡”制,所有农资经销户要建立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留进货发票和销售发票。对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种子进行留样备查。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