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23日一周,全国气象条件总体有利棉花生长,新棉采摘地区和数量进一步增多,个别加工企业开始试探性收购。
上周全国大部棉区光照充足,部分干旱棉区出现有效降水,旱情缓解或解除,有利棉花开花和裂铃吐絮,仅湖南、江西等少数棉区受“潭美”台风影响,出现旱涝急转,对棉花生长有一定影响。中国棉花协会监测,全国8月中旬棉花气候适宜度为适宜,其中黄河流域为非常适宜,长江流域为较适宜,西北内陆为适宜。
目前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均有棉农开始零星采摘新棉,但全国大部棉区采摘收购时间将推迟至9月10日左右。据中国棉花协会棉花加工分会调查,已采摘新棉质量好于上年,个别企业已开始试探性收购,价格地区之间差异较大,白棉三级在8.4-9元/公斤之间,收购量很少。
中国棉花协会上周赴湖南、湖北调研,两省今年植棉面积下降,前期长时间高温干旱严重影响棉花开花和蕾铃生长,两省部分棉田受灾较重,蕾铃大量脱落,伏桃减少,铃重偏小,棉花出现早衰现象。由于成铃基础差,后期提高单产后劲不足,预计单产同比下降。旱情同时导致生育进程加快,早期棉铃未成熟就吐絮,籽棉衣分偏低、纤维偏短,总体质量差于上年。
离新年度仅有一周时间,由于临时收储政策即将启动,细则尚未公布,而下一步储备棉投放政策又不明确,多数企业持观望态度,采购意愿较低,棉花和棉纱销售均较为清淡,价格持续稳中有落。8月23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收于19176元/吨,全周累计下跌13元;郑州棉花期货近期合约结算价收于20995元/吨,累计下跌105元。
同期,国际棉价大幅下跌。印度棉花协会预测,由于天气较好,单产高于预期,预计总产增长至632万吨。印度产量增长,而需求低迷,导致上周国际期现货价格连续回落。8月23日纽约棉花期货近期合约结算价收于84.24美分/磅,累计下跌9.16美分。Cotlook A指数收于89.85美分/磅,累计下跌6.05美分。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收于93.69美分/磅,下跌5.58美分。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