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东北玉米收储生霉粒指标放宽至5%,这在促使东北临储玉米收购进度加快的同时,还引发了东北市场和华北市场的明显分化。
后期临储收购进度将加快
目前除辽宁地区未开展临储玉米收购外,东北其他省份均已展开,但收购进度仍然较慢。此外,由于今年东北玉米霉变率情况较为严重,许多市场人士反映黑龙江和吉林符合临储收购标准的玉米不足50%。而此前中储粮收购严格参照标准,许多玉米难以进入临储。
对此,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农发行等4部门和单位联合发出以下通知:生霉粒含量应控制在5%以内,超过5%将不得作为国家临储玉米收购。去年12月就曾出台《国家粮食局关于东北2013年新玉米收购执行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也是将生霉率标准控制在5%以内。
随着霉变粒超标玉米的临储收购标准出台,后期收购进度有望加快。
收购新标准利好东北市场
上周,东北地区玉米价格稳中有涨。12月18日,吉林长春地区14%水分二等玉米(下同)深加工企业收购价2120~2140元/吨,与前一周持平,吉林市2120~2140元/吨,上涨20元/吨;黑龙江肇东地区1960~2030元/吨,上涨10元/吨。
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仍受到临储玉米收购的支撑,尤其是在上周国家出台了霉变粒超标玉米的临储收购办法后,玉米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目前东北三省一区整体售粮进度偏快,但临储玉米收购进度较为缓慢,累计收购量仅100余万吨,明显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后期市场仍需密切关注临储玉米的收购进度。
华北市场需求压力尚未消
上周,华北地区玉米价格继续下滑。12月18日,山东潍坊地区2240~2300元/吨,比前一周下降40元/吨,德州地区2150~2200元/吨,下降20元/吨;河北石家庄地区2150~2170元/吨,下降20元/吨。
近期华北地区玉米价格下降明显,主要是由于河北等地高水分玉米上市压力较大,而需求仍然疲软。此前玉米深加工业连续3年亏损,部分深加工企业被淘汰出市场,导致局部地区玉米工业需求下滑。另外,饲料养殖需求未见好转,生猪存栏持续下滑,短期内难以回升,导致玉米饲料需求疲软。
在供应压力和需求低迷综合影响下,华北玉米价格持续走低。
至于华北玉米价格何时才能回升,还需等待东北玉米供应局面改善,临储收购进度仍是关注重点。
港口呈现“北稳南弱”格局
上周,北方港口玉米收购价格弱势趋稳,广东港口玉米价格持续偏弱。12月18日,辽宁锦州港14.5%水分辽吉玉米收购价2270~2280元/吨,理论平舱价2320~2340元/吨;鲅鱼圈港14.5%水分辽吉玉米收购价2270~2320元/吨,理论平舱价2330~2360元/吨,均与前一周基本持平,比月初下降10元/吨。
广东深圳港口14.5%水分辽吉优质玉米成交价2420~2430元/吨,质量偏差的玉米价2370~2400元/吨,均下降10元/吨。
后期来看,一方面,东北产区玉米售粮意愿明显高于往年,加之生霉率超标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出台,将刺激临储收购进度加快,对北方港口玉米价格形成支撑;另一方面,广东港口玉米价格疲弱仍对北港有所压制,预计北方港口玉米价格稳中小幅波动为主。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