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规划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除明确村庄要纳入规划外,民歌民族舞等文化遗产也首次进入强制保护视野。对违章建筑,法律文本首次明确了地方政府的强制拆除权。
此前38天,由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第一部城乡总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正式获批。昨日,市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余颖博士在解读新法时表示,先行诞生的重庆总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法的精神,也有了保障实施的“坚强后盾”。
关键词 村庄规划
改变村庄建设的无序状态
《城乡规划法》第三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
据介绍,按照城乡规划法,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规划区范围,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乡规划还应当包括本行政区域内的村庄发展布局。
解读:“新的《城乡规划法》较之以往的《城市规划法》,名称虽只改了一个字,意义却非常重大,以前几乎是空白的乡和村庄的规划将会在法律的保障下逐步推进。”市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余颖博士介绍,明确把村庄纳入规划,在国家层面的立法上,这是第一次。
关键词 公告一月
今后规划越来越透明
《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30天。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解读:“这意味着城乡规划将更具有民意色彩,也有利于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余颖说,规划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比如拆迁等,需要让民众知晓并提意见和建议。规划公告的时间不少于30天,这也是一大进步。“从法律导向和地方近些年的探索可以看出,今后的规划有望越来越透明。”
关键词 违章建筑
地方政府有权查封并可强拆
《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解读:“拆迁在城乡建设中有极强的敏感性和极高的社会关注度,对违章建筑的处理一直是规划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新法首次明确了由政府行使强拆权。”余颖说。
关键词 保护遗产
文化遗产纳入强制保护视野
《城乡规划法》第十七条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解读:“这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大福音。”余颖说,人们往往忽略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按照法律精神,这些都将在规划中得到保护。
“实际上,一些民歌、民族舞蹈等,也将在有关规划中明确予以保护。这些保护区将以紫色线条的形式在图纸上画出,紫线圈定的区域要实施规划保护。”余颖介绍,例如拥有3000年历史的重庆,“有关规划上可望出现更多紫线。”
关键词 规划修改
须经法定程序且不受干扰
《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
解读:“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不如领导一句话。”这句民间流传的顺口溜,道出了目前国内规划管理部门的尴尬。而这些有望在新法实施后得到改变。
“规划不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修改必须通过法定程序。余颖表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随意干预和变更规划,是尽力维护公众的利益。
评论 |
|